• 65阅读
  • 0回复

抓紧农业系统工程的实际应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9
第5版()
专栏:

抓紧农业系统工程的实际应用
农业系统工程的应用会带来很大的效益,在当前农业生产潜伏着生态危机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抓紧农业系统工程的应用普及工作
陈复东
农业系统工程是把系统工程的方法、原理,应用于农业科研、管理、生产的一门科学。它集农业科学、系统科学、经济科学、生态科学于一身,是这几门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科学。
对于农业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十分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更注重对这一科学的研究和探讨,著名专家钱学森教授,具体地提出要到本世纪末实现农业系统工程中国化。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建立系统思想、系统科学理论、系统工程方法和计算机工具的四位一体化,并从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如下几点:一要因地制宜,因农制宜,为我所用,讲求实用化。二要努力抓实施,搜集反馈,做好调控,讲求效益化。三要完善总体设计中的系统化模型群,分层次开展工作,讲求系统化。四由实践到理论,找规律抓问题,讲求规范化。五由高到低,大力推广,抓好应用,讲究普及化。
农业系统工程在我国刚刚兴起,已得到初步应用。目前,全国已有一百多个县和地区开展了系统工程的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吉林省靖宇县运用农业系统工程搞了总体设计规划,当年见效益,工农业总产值比原计划提前三年翻了一番,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净增一百九十五元。又如山东省长清县搞农牧结合优化方案,1984年实施结果,种植业纯增收益一百六十万元,畜牧业纯增收益八百万元,总共花了一万元,但却净增益九百六十万元。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十几个政研室、组之类的研究农业系统工程的实体。不少大专院校已设了农业系统工程课。山西省农研单位和区划部门通力合作,应用农业系统工程的方法和理论,对山西省、地、县三级农业总体设计研究,这在我国还是首次。该项研究已通过了鉴定,据有关专家评论,他们的成果已达到了国际水平。
农业系统工程虽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但是,我国对它的研究和应用,毕竟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还只是在小范围内展开,当前在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农业生产中潜伏着生态危机的情况下,尤其需要进一步做好农业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使之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
目前,我国潜伏着的农业生态危机越来越清楚地显露出来。这种危机,一是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从解放初期的一百一十六万平方公里发展到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二是自然灾害加剧。尽管解放以来,全国大力兴修水利,治理了辽河、海河、淮河等水系,灌溉面积不断增加,但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旱等自然灾害日趋频繁。三是地力逐年下降。由于农田大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而复种指数不断提高,生长根瘤菌的豆料作物日趋减少,耕地用大于养,造成地力严重下降。四是农业资源严重衰退。草原超载过牧,有些牧区只讲放牧而忽视种草;水面捕捞大于放养,树木消耗量大于生产量,滥采滥伐、不重栽植现象也很普遍,对于“绿色银行”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五是人口与资源失调。据有关方面研究,我国农业资源的最佳负荷量是七亿人口,而目前我国已有十亿人口了。这些生态失控的危机,亟待我们用农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控制它,调节它,以改善这种状况,确保四化宏伟目标的实现,确保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
我们要抓紧农业系统工程的实际应用,就是要对整体农业做出全面规划,使农、林、牧、副、渔老五业和工、商、建、运、服新五业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使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舍二者之弊,取二者之利;扬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使农业生产遵循生态学原理,符合生态学规律。实践证明,建立生态农业,保护自然平衡,是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的农业发展的科学之路。我国农业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的时期,在这种情势下,我们如何吸收现代农业的长处,舍其弊端,迅速跨入生态农业的时代,正是当前我们所要认真研讨的新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