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把关——记海军某油库副主任洪运清廉洁奉公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0
第4版()
专栏:

把关
——记海军某油库副主任洪运清廉洁奉公的事迹
本报记者 赵文政 毛磊
“这年头,开车的少跑腿,掌勺的肥了嘴,你当那么大的油库主任,要点儿油还不容易得象到河里舀点水?”有人这样问过海军驻海南岛某油库副主任洪运清。他以行动作出回答。
一次,洪运清有一位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老战友,找到他想要几斤柴油,洪运清告诉战友违反规定的事不能做,那位战友嘀咕:“几斤油算什么?只不过是牛身上拔根毛,你心疼什么呀?”洪运清接过话茬说:“你拔一根,我拔一根,这样拔起来,牛毛再多也经不起拔呀!”老战友缠来缠去要不到油,只好扫兴而去。象这样得罪人的事,洪运清不知做过多少次,以至于人们背后骂他“太死性”,“太绝情”。
去年有一天,几个熟人来找洪运清交涉,如能帮忙解决一些汽油,他们把一批本地特产麒麟菜运到外地销售,事成之后他可以得到很大一笔“分成”。洪运清拒绝了,他们还不罢休。这些人信奉“没有敲门砖,哪能办成事”的“关系学”,给洪运清送去了香烟、麒麟菜等大包、小包礼物。洪运清严厉地说:“你们找错人啦,我不会做违反纪律的事,家里再困难也不能要你们的钱。”说罢,把东西退还给了他们。洪运清家就在海南岛,多年来他的家庭负担很重,妻子患病,求医买药花费不小。他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确有一定困难,但他从没有利用自己职权,乘机捞一把,他不愿拿自己的党性跟金钱作交易。
一天,洪运清在地方汽车修配厂工作的姐夫拿着五六百斤军用油票来到油库找洪运清提油,说是部队的汽车出故障在他们的修配厂修理,送给他们一些油票,请洪运清抬抬手。洪运清严肃地对姐夫说:“油票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规定军用油票只能在军内使用,军外单位不得使用。”他姐夫忙说:“正因为如此,才来找你帮这个忙,反正凭票供应,通融一下就过去啦。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种事只有你知我知,你不讲出去谁也不知道”,并再三恳求:“算特殊情况,只求你帮一次忙啦。”洪运清耐心地向他作解释,没有因为是亲戚就照顾了。他坚持:宁舍亲戚情,也不放弃原则!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油料也越来越成了热门货,找洪运清要油的人有老乡、战友、亲戚朋友,也有上级领导。洪运清一视同仁,秉公办事,凡不符合规定的不论是谁,一概不给。当年送他参军的村党支部书记,现在担任了乡拖拉机站的负责人。洪运清非常尊重这位老同志,每次探家都要去拜访。老支书也对洪运清家十分关心,经常上门问寒问暖,还帮助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去年,老支书找到洪运清要求解决一些油料,洪运清十分为难,经过反复考虑,最后还是告诉老支书不能用部队的油。
洪运清有个上初中的大孩子,准备转到当地教学质量较高的乡办中学就读,该校是洪运清的母校,他与学校领导相识,有一位教师还是他的老同学。那位教师热心“搭桥”,提醒他说:“中学有部拖拉机,只要弄点柴油,小孩入学不成问题。”尽管洪运清十分关心孩子的成长,但他坚持不拿公家的油料拉关系、走后门,还是将孩子送回村办中学读书。
洪运清不止一次地因为卡住不符合规定的用油而得罪人,一些同志规劝他:“头脑放活点。”他没有动摇。他有自己的理儿:要堂堂正正地做人,理直气壮地说话,为人民把好供油开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