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太空定点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1
第3版()
专栏:

太空定点记
新华社记者 陈智强 新华社通讯员 孙磊
2月20日十七时,我国2月1日发射的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在东经一百零三度赤道上空定点成功。从此,它开始与地球的自转同步运行,从地球望去总是停留在那个位置,执行着规定的通信广播任务。
从成功发射到准确定点,十九个日日夜夜,我国航天测控人员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们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依靠精湛的技术,使三万五千七百多公里外的卫星听从调遣。
2月2日上午,秦岭脚下,航天测控中心。我国航天测控人员正在对星箭分离后的卫星,进行点火姿态控制的调整。这是测控工作的第一仗,也是保证广播实用通信卫星能够最后定点的一个关键。
早上八时三十分,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赶来了,他下车后便大步直奔指挥大厅,观看测控人员的紧张操作。
3日上午,卫星进入星上远地点发动机预定点火圈。扣人心弦的太空点火时机成熟了。
指挥长向李鹏副总理报告:“星、地所有仪器设备运行正常,已具备最佳点火条件,可按预定计划实施点火。”李鹏副总理赞扬说:“好!”
十时零六分,卫星最佳点火时机来到。“远地点发动机点火!”刹那间,遥控系统自动向太空的卫星发出一串点火指令。
“××指令发出!”
“××指令执行!”
坐在测控指挥大厅参观的人们都“呼”地站了起来,眼睛一齐投向大厅正面的巨大显示板,只见图板上标志卫星倾角的曲线迅速下跌,近地点高度的标线呼呼地往上窜……
点火成功了,卫星进入准同步轨道!指挥大厅人声鼎沸,掌声雷动。
这时,进入准同步轨道的卫星,却跑到了预定位置的东面。为着叫卫星向西飘移,完成定点任务,测控人员开始了新的紧张战斗。他们先将卫星轨道提高几百公里,然后叫它按照地面的意志,逐日向西飘移——二千二百公里、一千四百公里、七百公里、三百公里……逐步向定点位置接近。
当卫星飘移到东经一百零三度上空、取得了定点成功的重要时刻,测控中心大型抛物面天线立即向卫星发出了“刹车”指令。好动的卫星真听话,很快停止飘移。太空中似乎有只无形的巨手,将卫星从准同步轨道准确地拽入了同步轨道。高悬在三万五千七百公里赤道上空的这颗灿烂新星定点成功,标志中国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凝聚着中国科技人员智慧的“神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雄姿。
邹毅摄
卫星发射中心参试人员将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吊上“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顶端,进行星箭对接。邹毅摄
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在太平洋上启动测量设备,跟踪卫星。
陈仲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