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云南省七十多万各族回乡知青接受科技培训 “第二次智力投资”影响深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2
第3版()
专栏:

云南省七十多万各族回乡知青接受科技培训
“第二次智力投资”影响深远
新华社昆明2月21日电 (记者徐祖根、高晓虎)近三年来,云南省有七十多万各族回乡知识青年接受“第二次智力投资”,初步掌握了农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生产技能。
云南地处祖国边疆,聚居着二十五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业科学技术比较落后。近几年来,一大批各族知识青年回到自己家乡务农。云南省有关部门注意到,这些青年在学校接受过“第一次智力投资”,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但是,由于没有经过职业培训,缺乏必要的生产技能和农业科技知识。如果对他们进行“第二次智力投资”,就能使他们尽快成为农村普及科学技术的带头人。为此,从1983年起,云南省各级科协承担了这个任务,通过各种科技夜校和培训班,培训回乡知识青年。
几年来,云南省各级科协组织了一万多人次的专职科技人员到全省一百三十多个县,举办科技培训班。有十多万名回乡知识青年接受了种植、植保、农机等训练。科技夜校由科协与各级政府合办,教师由县、区、乡的农科人员担任。回乡知识青年定期到夜校上课,系统地学习农业科学基础知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于家寨是一个壮族乡,过去科学种田无人相信,水稻单产始终上不去。这个乡的十三名回乡知识青年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后,组织了一个“水稻研究会”,试种杂交水稻,实行科学管理。他们承包的责任田水稻亩产由过去的七百斤提高到一千三百斤,最高的一千七百斤。这件事轰动了全乡。去年杂交水稻在这里推广了三千多亩,比1984年增加十倍。
云南省各级科协十分注意培训回乡知识青年掌握一技之长。近几年,以回乡知识青年为主的木工、建筑、驾驶、养殖、缝纫等各种专业培训班,遍布全省各地,培训人数达五十多万。经过培训的回乡知识青年中,涌现出了大批种植业、养殖业和工副业能手,有的还成为建筑工程师、农业技术员。
云南省各级科协在“第二次智力投资”中,还特别重视培训少数民族回乡知识青年。除了在民族地区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外,省科协还与省民委一起,在昆明举办了十一期少数民族科技培训班。来学习的彝、傣、傈僳、独龙等二十四个民族的六百九十四名学员,绝大多数是回乡知识青年。许多青年回去后为本民族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治穷致富做出了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