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繁荣的边城——东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2
第4版()
专栏:

繁荣的边城——东兴
新华社记者 谢式邱
祖国南疆的边关重镇——东兴,隔着北仑河与越南芒街相望。近年来,越军曾把几吨炮弹倾泻在这块七点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共东兴镇委和全镇共产党员,同各族军民紧密团结,休戚与共,建设和保卫着边城的繁荣和安宁,使东兴连续四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防城各族自治县的文明先进集体。
进入这座花木葱茏的城镇,老远就看到边关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街道上人群熙攘,集市里家禽、蔬菜、山货、海鲜琳琅满目,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景象。据了解,去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二百二十万元,比1979年增长近两倍;传统特产芒编、石雕工艺品、无籽西瓜等远销美、法等西方国家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随着生产的发展,全镇人民的生活逐步改善。
东兴镇委时刻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时刻挂记着群众的安危。1984年4月,镇党委书记卢添源正在南宁开会,越军炮击东兴的消息传来,他为全镇七千多群众的安全心急如焚,马上驱车往回赶。他冒着猛烈的炮火冲进硝烟弥漫的东兴,立即挨家挨户地到地下室、防炮洞、阵地、哨所检查群众疏散、防炮的情况,落实安全措施。越军炮击了五十多天,全镇群众仅轻伤八人。而这五十多个日日夜夜,卢添源始终同群众、民兵、战士在一起,只在第十五天才和正在患病的妻子以及孩子见了一面。
不管战时或平时,镇党委一班人总是哪里最危险、最困难就出现在哪里。他们懂得,守边御敌,再没有比党和人民群众的紧密团结更重要的了。东兴养鸡场紧靠界河,屡遭越军炮火袭击,镇党委副书记曾宪生背着铺盖住进养鸡场,同职工一起保护鸡场,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东兴气候温和,盛产蔬菜水果,但田园大都在北仑河边,嫩绿的菜苗、瓜秧、禾苗,常被炮弹掀掉,变成一片焦黄。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群众坚持生产,每年都以一千四百多吨新鲜蔬菜供应市场。
为了教育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镇党委每年都举办一至两期党员学习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把关心群众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端正党风的主要内容。镇党委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不以权谋私。当社会上刮起一股党政机关经商的不正之风时,镇党委立即作出规定,不准党政机关、干部动用公款经商谋利,也不准干部占用民政扶持费。
领导作出了表率,党员也发挥了模范作用。全镇一百八十多名共产党员,立功受奖的就有一百零九人。党员杨超在自卫还击战中负了伤,他看到战后重返家园的群众生活无着,便挺身而出,组织大家,白手起家,在离界河五十多米的街上办起芒编三厂。他跑原料,寻销路,把活分配到各家各户去做。越军炮击时,他组织大家在坑道、掩体里坚持生产。这不仅解决了群众生活的困难,增加了群众收入,还为国家创汇两万多美元。
党风正,民心齐。东兴各族人民不但建设起了一个经济繁荣的边城,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成就。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镇青年献工献艺,把炮弹坑变成了花坛、喷水池,建起了七百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各种展览、墙报和文艺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先进模范人物,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道德的教育。全镇社会风气良好。入夜,当记者来到这个文化中心时,成千名青年已经在这里打台球,下棋,看电视,阅读书报,排练文艺节目,到处灯火辉煌,十分热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