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一招鲜与一段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2
第8版()
专栏:随笔

一招鲜与一段鲜
夏雨田
不久前,碰到一位曲艺演员,问起演出情况,使我吃了一惊:他走了十余省,演了两三年,竟只有一段节目。而此段节目既非思想深邃,亦非艺术精尖,并无使人百看不厌的魅力,何以久演数年?原来,靠打一枪换个地方。节目虽陈旧,观众常更新,段子便能保鲜矣!
这是一种颇令人担心的保鲜法。戏曲界曾有“一招鲜,走遍天”之说,而今曲艺也出现了“一段鲜,走遍天”的人物。不同之处是“一招鲜”是在掌握了千百招的基础上,磨出了脍炙人口的绝招,而这“一段鲜”却远不是会了百十段后形成自己一段独特风格的代表作,因为就会一段儿,在哪儿也站不长,唯有周游全国了。一招鲜,自由走遍天;一段鲜,无奈走遍天。其实,多数演员并不是不愿意有十段八段好节目更替,关键是创作跟不上去。因为创作人员少且弱,创作节目也难免少而粗了。一些演员只好用“走遍天”来维持“一段鲜”了。
要改变“一段鲜”,就要重点抓曲艺创作。据了解,我国只有十名左右的专业相声作者,难怪新相声如此之少,难怪一个节目要演三年!扩大曲艺队伍,培养写曲艺的人,可说是燃眉之急了。同时,要抓曲艺创作题材。曲艺舞台上,时代感强的曲目还较欠缺。要多写改革家的雄风,拚搏者的形象,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的情怀。曲艺要真正保鲜,就必须与反映现实生活紧密联在一起,与塑造社会主义新人联在一起。曲艺很象北京足球队,有“小、快、灵”的特点与优势。在这变化万千、多姿多采的年代,该有多少风流人物值得曲艺家大书特书呵!
曲艺要大写社会主义新人,但必须是有艺术、有血肉、有性格、活生生的新人!曲艺创作一定要克服只满足于说故事、编情节,只要故事团圆,不管人物刻画的弊病。一个段子活不活,关键看人物活不活,不在塑造人物上下功夫,曲艺创作便难有大的起色和大的出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