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摇篮颂——记漳州排球训练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3
第3版()
专栏:体育

摇篮颂
——记漳州排球训练基地
本报记者 张安南
漳州的水仙花固然迷人,漳州排球训练基地更加引人。
最近,我访问漳州基地时,见到袁伟民同志热情洋溢的留言:“中国女排崛起于世界排坛,是和漳州体育训练基地的建立分不开的。中国女排的队员,对漳州怀有深厚的感情。因为她们是在这里起步的。基地的每一块场地都留下他们顽强拚搏的足迹,洒下她们摔打训练的汗水。”
漳州基地创于七十年代初。基地主任钟家棋告诉我:漳州风和水暖,鱼虾鲜美,花果芬芳,四季如春,适宜冬训,加上领导重视体育,群众喜爱排球,真是得天独厚,所以国家体委选中这里作为全国排球训练基地之一。十几年来,先后有两百多个排球队、四千多名运动员在这里集训过。
1976年,袁伟民受国家体委的委托,在漳州组建了中国女排。随后,中国女排又五次来漳州冬训。
漳州基地草创阶段,只有一个草棚训练馆,还缺水少电。我国女排姑娘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坚持艰苦训练,“滚上一身泥,磨掉几层皮”。后来,基地发展了,拥有三座训练馆、九个场地、一个健身房,女排依然保持着艰苦训练的精神。她们从早到晚,有几节课的训练,一天扑救滚翻下来,衣服一拧就是一把汗水,有时还掺合着擦伤的血水。常常是:未见女排姑娘掉眼泪,却闻观众泣泪声。
基地同志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用热情的服务和优美的环境,来恢复女排姑娘的精力。无论训练到什么时间,进澡堂有热水洗,进食堂有热饭、热菜吃;不管阴雨连绵多久,下了训练场有干净衣服换。基地大院栽种百样花木,女排姑娘训练之余散步庭院,宛如置身大花园。运动员宿舍简陋,基地同志把准备盖职工家属宿舍的自筹资金二十五万元,全部拿来给女排盖宿舍。
“支持基地工作就是支持女排训练”。这句话代表了漳州人民的心愿。基地需要什么就供应什么,基地的用电、用水、用车一律开“绿灯”。中国排协名誉主席宋任穷同志也为基地题字:“排球之家”,赞扬漳州基地为我国排球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