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中央机关讲师团代表畅谈近半年在基层的切身感受 年轻知识分子要在实践中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4
第3版()
专栏:

中央机关讲师团代表畅谈近半年在基层的切身感受
年轻知识分子要在实践中成长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赵卫)“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路,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成长。”这是当代年轻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座谈会与会者的一致结论。
在国家教委和团中央昨天举办的这个座谈会上,中央机关讲师团的代表争相谈了自己近半年来在基层的切身感受,引起了与会首都大学生代表和中直、国家机关青年干部代表的共鸣。团中央第一书记宋德福夸赞讲师团的同志:“去得光荣,干得漂亮”。
在人民的教育下
讲师团河北分团的张克渔谈起了他们在滦平县平顶山见到的一位普通教师。平顶山是个“用来洗脸的一碗水还得留下喂猪”的苦山区,没人愿意上山。但是,那位教师却自愿带着他新婚的妻子上山了,因为那里有四十多个等着上学的孩子。至今,他已经在那里教了二十多年书。张克渔和讲师团其他人从那位教师的事迹中深深感到:所学的知识只能服务于人民,决不能作为向人民讨价的筹码。赴云南讲师团成员赵飞谈到,他们去前线看望过浴血的战士,也看到了烈士的墓。他们似乎感到了烈士目光的注视。当他和同事得知当地的孩子怕战士在阵地上闹痢疾,就把大蒜剥好送上前沿阵地,有的竟剥掉了指甲时,他们反省自己,并开始竭尽全力地工作。他们觉得肩负着烈士的重托。
价值在责任中体现
座谈会上,到湖北支援教育的杨伯宁谈起了在荆州地区办英语大专班为当地培养师资的事。“我们共招生一百三十四人,相当于国家二十七年分配给当地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外语人才的总和”。他们由此而产生了一种责任感。当地学生英语发音不准,讲师团成员就从早到晚和学生泡在一起练习发音。当地条件差,他们就自己录音给学生放。杨伯宁说:“白天声音嘈杂,我们就夜里录音,直到黎明。学生听录音时听到混杂其中的清晨鸡鸣,有的禁不住哭了。我们感到了一种做实事的充实”。
基层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基层
座谈会上,许多讲师团的代表都谈到,在基层这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是他们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时期。讲师团成员中有许多是出了校门就进机关的年轻人。黑龙江分团的李可心说,平时他们和学生打成一片,假期里到农村调查。调查使他们看到了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和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回来后,他们在学校专门开办了形势讲座,受到欢迎。座谈会上,讲师团代表普遍反映,现在牢骚少了,内心充实了,前进的步子坚定了。
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地学习、实践是当代年轻知识分子成长的必由之路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代表在座谈中表示,讲师团同志从本职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际工作中认识了社会和自身。这给了他们一个启示: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
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在座谈中兴奋地说,讲师团的实践证明了中央决策的正确。老一辈希望青年们尽快成长起来。他希望青年学生都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密切联系群众,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勇于实践。团中央第一书记宋德福希望广大青年联系实践,不尚空谈,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