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改革企业管理体制 促进企业腾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4
第5版()
专栏:

改革企业管理体制 促进企业腾飞
李秀森
七十年代初期,我们湛江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还只是一个集体所有制的手工劳动为主的小五金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通过改革与联合,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已变成一个由二十五个分厂组成的具有生产、销售、运输、科研等多种功能的联合企业。1985年工业总产值已增到一点五二亿元,等于1979年的二十四倍,税利更为1979年的二十九倍多。六年来提供出口产品共创汇二千二百一十万美元。今天,我们公司共生产四大类三十多个品种的家用电器产品,其中三角牌电饭煲和光管支架,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很强的竞争能力。
回顾六年的改革,我们的体会是:企业要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开拓市场,就必须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对联合起来的工厂进行改组,同时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经验证明,市场的开拓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外部原因;而企业内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因。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我们遵照党的方针路线,抓住打破“铁饭碗”、“铁交椅”这个核心,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大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主要有三条:
一、废除干部的终身任期制和工人的终身包揽制。
对干部实行选举和五年目标责任相结合的制度。具体做法是: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和各分厂的厂长,要由群众投票选举,得票超过半数,再由公司总经理任命。干部被任命后,都要编写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后每年对干部进行考核时,同样要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领导考核合格后,再实行群众投票,得票要超过半数,否则就要让位。我们还规定公司总经理要由公司及各分厂的全体干部和工人投票选举产生,副总经理则由总经理提名,由职工代表大会投票通过。他们同样都要实行五年目标责任制。实行这项干部制度两年来,干群关系亲密了,干部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基本上克服了过去终身制带来的惰性和马虎从事的作风,绝大多数干部精神振作,努力工作,以权谋私的现象大为减少。对工人废除终身包揽制,实行入股分红的制度。入股自愿,退股和离开企业自由。持有股份者,并不能端“铁饭碗”,吃“大锅饭”,而是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工人入股后,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联在一起,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建立和完善层层承包的经济责任制。
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内分细核算单位,实行四级承包,一级包一级,一包到底。公司对生产厂坚持五包五定。五定,是公司对生产厂实行定员、定产、定质、定耗、定价(产品内部结算价、产品计件工资单价、主要材料供应价);五包,是各生产厂对公司包上缴内部利润、折旧基金及行政管理费、产品成本和安全。分厂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也依此类推,层层承包。这种四级承包的经济责任制,实行三年以来,产量年年增大,质量年年上升,费用年年下降,经济效益一年好过一年。
三、正确处理公司和分厂的权责。
处理好公司和分厂之间在生产、资金、供应、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处理的原则是统分结合。一方面,公司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负盈亏,在引进技术、设备投资、产品试制、产品产量、进口材料等方面实行统一计划;另一方面,又按照公司、分厂的责任范围,把该给分厂的权力下放给分厂。主要有:(1)厂长组阁权。分厂的副厂长和车间主任,由厂长提名组阁。(2)招工权和工人的奖惩权。公司批准人数后,分厂可以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和按政策自行招收。(3)财权。超包干利润的收入部分,分厂有权支配,用于工人的集体福利和用于扩大再生产,但不得发到个人。(4)分厂对超计划生产的产品可自行按市场价处理,多收部分归分厂。分厂利用余力和边角料开发的产品,所获的效益也归分厂。这些权力下放的结果,大大调动起分厂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分厂的活力越来越大,财力越来越多。几年来,分厂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资金,大于公司投入的数字。经验证明,我们这样处理公司和分厂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了公司和分厂的健康发展,是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