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在海瑞墓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5
第8版()
专栏:大地

在海瑞墓园
从维熙
奔赴西沙,途经海南岛,在海口市逗留期间,我们特意去瞻仰了海瑞墓园。
北国早已是隆冬时节,海南还犹如仲夏,相思柳绿意昂然,椰子树在热风中婆娑起舞。幸好,车子停到海瑞墓园时,天上飘下霏霏细雨,沸暑遁退秋意萌生,因而尽管墓园内无萧萧叶落,亦使人顿生苍凉之感——这或许是苍天为忧国忧民、与佞臣奸党针锋以对的海青天,洒下的同情泪吧?!
墓园内有麻石铺路,两旁的石狮,石龟,石马及石翁仲,在迷离细雨中,似都垂落着泪滴。沿麻石甬道步行约百米许,即海瑞圆拱形石墓。墓前耸立着一块御碑,碑上刻有:“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字样,碑石的左下角刻着“万历十七年己丑岁二月二十二日”。海瑞病故于万历十五年,两年后皇帝赐与海瑞这块碑石。
海瑞生于公元1514年,卒于1587年。他是海南岛琼山县人,四岁丧父,直到四十岁时才入朝为官。为官期间,海瑞刚直不阿,曾大力平反冤狱,有“包公再世”的美称。后因世宗酒色朝政,专找长生不老药,在“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无人敢谏的形势下,海瑞冒死直谏。结果锒铛入狱。世宗死后,海瑞复出,又遭高拱等奸佞排挤,被革职还乡为民。当年他五十六岁。十六年官场,十六年黎民。他七十二岁时复出为官,实龄七十三岁时卒于金陵。海瑞一生如履荆棘,“海青天”的美誉名震遐迩,十亿神州,妇孺皆知。
看管墓园的老者告诉我们:“世人多知海瑞的为官为民的两个十六年,而第三个十六年则为人所罕知。这就是1966年到1982年,这十六年中的“文革”那十年,黑风乍起时,那些狂徒们对已然死去了三百七十八年的海瑞先是掘坟扒墓,然后对海瑞进行鞭尸——抬着海瑞尸骨游街示众,最后将海瑞尸骨抬入海口市中心广场,在一片“打倒”“油烹”……声中,焚其尸骨。使本来生前就饱受权奸陷害的“海青天”,死后再承受一次焚尸灭迹之辱,在中外历史上都难以寻觅先例,真是人伦丧尽,惨绝人寰!
死了三百七十八年的海瑞还要再死一次,墓前的石碑当然也要为之殉葬。但当狂徒们举起铁锤要砸碎这座古碑时,墓园附近的农民,用拉走完整石碑作房基石为借口千方百计地把这座古碑保存了下来。在雨过天晴后的1982年,当地政府重新修建海瑞墓园时,把古碑装运至墓园,重新立在海瑞墓前。至今,那红色的碑文虽依然历历在目,而海瑞墓已成了一座空塚。
老者话罢,诗人张志民立刻悲呼:“应该在这墓园里,再立一座石碑。”
老者不解其意,询问立碑缘由。
志民愤愤然说:“在这座新碑上,要刻记海瑞在1966年被鞭尸焚首的经过,记录下中国历史的暗夜,以儆示后代,严防法西斯暴行卷土重来。”
对志民充满诗人气质的警语,我们深表赞同。因为在我们的这块土地上,极左虽已气息奄奄,但并未断子绝孙。墓园老人对此则很宽心,他说:“尽管这儿只剩下空塚一座,市民百姓每到农历2月12日,则携儿带老来祭悼海瑞亡魂。年轻人献上素缟之花,老年人点燃香火,届时墓园变成沸腾闹市,由此可见人心背向。”
谈吐之间,一群身穿洋装的男士和身穿牛仔裤的淑女,蜂拥至海瑞墓前,有的连连拍照,有的弯腰鞠躬,这些海外赤子,对这座海瑞空塚,显得十分崇敬和虔诚。还有一位童颜鹤发的老者,把香柱插入墓前石桌的陶瓶后,连连点火,皆因雨淋而不得燃,便伏地而拜。海外老者对海瑞诚笃之情,真是催人泪下……
雨,还在纷落着。
这是情雨。
更是泪雨。
庄严肃穆的海瑞墓园,淹没在祭悼的情雨泪雨之中……
1986年1月12日于北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