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不是“荒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6
第8版()
专栏:

不是“荒野”
山风
今年年初,七十二岁的翻译家杨宪益辞掉了《中国文学》杂志顾问的职务,算是“离休”了。
有人离休后觉得寂寞难耐,可杨老却不。他要干的事多着呢,光是欠各出版社的“文债”就一大堆。他原来担任《中国文学》的主编,近年又当顾问,不仅每天要到办公室去坐班,而且要亲自选稿、阅稿、译稿,哪有闲暇给各出版社译书?现在总算有了整时间。眼下,他正在给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荷马史诗》、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希腊的喜剧《和平》……
但时间也不能让“文债”全部支配,他还有那么多朋友呢!
他的家里,经常是宾客盈门,高朋满座。他的酒柜里,常年备有款待朋友的好酒;他的会客室、卧室墙上挂的是朋友送的字画;他的几大本影集里装的,是他一家人与朋友们的合影……与朋友畅叙,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事。
朋友们了解他、喜欢他、敬重他,就连他爱喝酒的“毛病”似也特别偏爱。今年元旦,黄永玉送他一幅贺年画:一只大虎斑纹美丽、生气勃勃,细看却是一只大酒瓶,题为“画虎不成反类酒”。对老友的一片深情尽蕴于这幽默含蓄的画面之中。
1984年,丁聪为杨老画一幅头像,极神似。杨老高兴,遂请朋友们在裱好的画上题字。吴祖光题曰:“年少足风流,老来未易休。酒狂思水浒,馔美译红楼”。杨老接着自题道:“少小欠风流,而今糟老头。学成半瓶醋,诗打一缸油。恃欲言无忌,贪杯孰与俦?蹉跎渐白发,辛苦作黄牛。”相交至深的朋友之间,从来是用不着“打官腔”的!
前不久我去看望杨老,恰巧他刚出门去买菜。回来后问他何以不让阿姨去买?他说,今晚有几位朋友来吃饭,他要亲自去选几样合口的菜。
我又问他:为什么没跟夫人戴乃迭女士一起去海南岛休养?
“北京朋友多!”“一个人没有朋友可怎么活啊!”杨老的回答意味深长。
我想起了培根说过的一句话:“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
杨老是永远不会感到孤独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