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招牌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7
第8版()
专栏:

招牌的变迁
刘征
如今各种学很多,不知有没有招牌学。招牌,反映政局的变迁和社会的风尚,研究一番是不无兴味的。
商店挂招牌起于何时,不知道。至少宋代还不怎么发达。《东京梦华录》载宋都的一些商店名称,大都以店主的姓氏命名。谓书不可尽信,还有图可征。《清明上河图》画有几家挂招牌的商店,招牌上写的是:“孙羊店”“赵太丞家”“王家(□)明匹帛店”等等。看来那时招牌只起符号的作用。现今成都的“王胖鸭”“夫妻店”之类,犹略存古风。
后来随着商业的繁盛,招牌的花样逐渐多起来。据清代笔记记载,当日京门商店的招牌,有的吉利,如“福兴居”,有的新颖,如“都一处”,有的通俗,如“便宜坊”,有的雅致,如“小有余芳”。但这样一来,招牌便往往跟政治发生关系,招牌界也弄得不安宁了。
读《京门纪变百咏》,原来义和拳起义时,北京曾有一次大换招牌。“辉皇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有鲜明的反帝色彩。可是,十年前我们亲历的一次大换招牌,却是一场噩梦。在一派刺眼欲盲的“红海洋”中,所有的商店都勒令换上了最最“革命”的招牌,再也分不清哪家卖茶哪家卖菜,还闹了不少笑话。“星火纸烟店”,小心失火;“燎原家具店”,真要报火警了。不光换了商店的招牌,这种“革命精神”贯串着一切。那些卖狗悬羊的野心家不算,当时很有些幼稚者真以为革命的字眼如同符咒一样,瞬息间就会使人间的一切无不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革命,而睁眼看到的却是阴谋与屠戮。
好在噩梦早已过去,招牌也早已拨乱反正了。如今商店的名称众妙纷呈,还多是请书法家书写的,加以雕镂精细,色彩鲜明,每块招牌都是引人入胜的工艺品,参差错落地挂起来,把长街装点成五光十色的画廊。特别是有些蜚声已久的老字号恢复了原来的名称,使顾客既可以揽时代之芳华,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享受是多方面的。硫璃厂与王府井形同书法、招牌历史展览,其中的更新与复原,多少反映了新时期的社会风貌。
美中有不足吗?有。那就是有些老字号招牌复原了,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却没有跟着改进,换汤没换药,不免让人失望。仔细想想,名不符实的事似乎不止招牌一端。“卫生街道”而痰迹满地;“文明商店”而对客横眉;讲原则头头是道,办实事却因循苟且,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至于在堂皇的招牌下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不属名不符实的范围,还不在此列。
名固然重要,名实相较,实更重要。有几种情况:名实相符,实大于名,有实无名,名侈于实,有名无实。名实相符最好,如果暂难办到,则宁可实大于名,或竟有实无名,千万不要名侈于实,万万不要有名无实。少务名,多务实,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这,也许是招牌学的精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