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胡同里变了样 ——记天津安仁里居民执行爱国公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7-11
第1版()
专栏:天津通讯

  胡同里变了样
——记天津安仁里居民执行爱国公约
(新华社记者 赵玉昕)
天津市第十一区安仁里的居民杨守明,是个做小买卖的。今年五月间他妻子生病死了,撇下不满八个月的娃娃杨荣。他心里直发愁:“咱又雇不起奶母,要眼看着这孩子饿死喽!”谁知道,这时候邻院的高家大婶、吴大嫂等七、八位奶着孩子的妇女都来了,争着要替他喂孩子。小杨荣被抱走了,由她们白天、黑夜地轮流着抚育,长得比先前还结实些。杨守明可以照旧到市上做生意。他说:“爱国公约救了俺小杨荣的命!”
真的,自从订立了爱国公约以后,安仁里的居民都亲似一家人了。这个爱国公约是在今年四月底,由全里一百二十四户居民共同订立的,第一条是保证学习时事和文化,使本里的抗美援朝工作经常化。第二、要小心监视被管制分子;发现嫌疑分子立即报告公安局派出所。第三、开会必须参加,有事情向户政代表请假。第四、每户保持清洁卫生,并保证团结互助,不口角、不赌钱。他们订立了爱国公约以后,每个院子里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检查督促本院爱国公约的执行。每星期六全里居民开一次爱国公约检查大会,总结一周来执行爱国公约的成绩和缺点。因为爱国公约是他们自己讨论订立的,所以开大会、开小会,只要一声通知,二十分钟内一定能到齐。在每次检查爱国公约的例会上,不要通知,总有百余人出席。大家在会上都积极发言,进行批评和表扬。会后,又把表扬和批评的事情公布在黑板报上。
安仁里的居民现在对于流动户口都很注意。有一次,王家来了乡亲没有报户口,同院的人就提出批评,姓王的在例会上也作了检讨。六月中旬,该里家庭妇女倪红玉还检举了一个由吴桥县潜逃天津的汉奸恶霸的亲戚。
他们在本里内建立了一个识字班和一个读报组,由里内四、五位识字的家庭妇女担任义务教员。现在已有五十多位妇女,每天早晨趁着孩子未醒时来学习文化。读报组更是热闹,每次都有一百多个人参加。他们都喜欢听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和本市一些模范人物的故事。许多大院里的老大娘们,常常听过了故事还在院子里开个小会讨论讨论。
以前,大家虽然是下了炕就见面的近邻,但是互不相关,并没有什么往来。自从订了爱国公约,在读报组中又听到不少团结互助的故事以后,全里居民也开始注意团结互助了。居民宁统泉早晨出来扫胡同时,发现自己的门口已被别人扫过了,他以后便每天老早起来抢着扫胡同。胡同北头住着个刘大娘,以前最爱斗牌,又惯和儿媳妇吵嘴,吵起来四邻不安。现在已经不赌博、不吵架了,每天笑嘻嘻地背着孙子去找在烟厂做工的儿媳喂奶。别人问她:“怎么改了老脾气?”她说:“咱们志愿军在前方吃雪吃炒面打仗,是为了咱能过好日子的,咱有了好日子再不好好过,整天吵吵闹闹的,那还有人味吗?”
上个月,该里人民又在爱国公约上增加了捐献飞机大炮、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两项新内容。大家忙着订捐献计划。农历端午节那天,他们还准备了粽子、猪肉等礼物,打着锣鼓送给里内的五家军人家属。志愿军家属吕老太太感动得写信对儿子说:“你不要挂念家,政府和邻居们都很照顾咱们。安仁里自从订立爱国公约以后,全胡同变成了一家人,你多杀几个美国鬼子,来报答大家的好心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