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这也是一种“以工补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03
第2版()
专栏:农村经济论坛

这也是一种“以工补农”
顾玉坤
目前在乡镇工业发达地区,大量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汇集在乡镇企业,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中,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却不多。农业战线的劳动力素质明显下降,农村干部的后备力量严重缺乏,已成为这些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忧患。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在苏州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种抽调乡镇企业干部“返回”本村担任主要领导的新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些原来经济落后的村,由此出现了农、副、工三业逐步走向振兴的局面。分析其中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干部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过程中,接受了工业文明的教育,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他们返回农业战线,把新的观念、新的眼光、新的管理经验也带回了农村。苏州市的实践说明,在乡镇工业发达地区,经济优势在乡镇企业,人才优势也在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人才、输送干部这样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也是一种“以工补农”吗?当然,在抽调乡镇企业干部“返回”农业战线时,要统筹兼顾,不使乡镇企业的管理伤“元气”,更不能在乡镇企业不发达地区也套用这种做法。总之,不要因此影响乡镇企业自身的发展。
当前,可在乡镇工业发达地区总结、完善并逐步推广“返回”的经验,在有意识地选派乡镇企业干部去担任村干部或领导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可以选派年轻有文化的村干部去乡镇企业锻炼一段时间,通过干部交流,使农村干部的素质得到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