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沈伐和《零点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08
第8版()
专栏:访问记

沈伐和《零点七》
本报记者 张世英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沈伐表演的讽刺某些演员“一切向钱看”丑恶思想的谐剧《零点七》,颇受观众的欢迎。
沈伐是四川省曲艺团的演员,我访问了他以后,才知他原来是舞蹈演员,后来才改行搞谐剧的。
谐剧是四川独有的曲种,是著名艺术家王永梭从四十年代开始创造的,经不断实践、提高,现在已发展成为四川一个很有影响的曲种。它只有一个演员,辅以简单的化妆和小型道具,是“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表演艺术。沈伐看了王永梭的表演后,喜欢上了这种说、演并重,通过讽刺、幽默、夸张、对比的手法,鞭挞落后、丑恶思想的艺术。于是他成为观看王永梭的表演的常客,把王永梭的一招一式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并且为同伴模仿表演。
事有凑巧。有次歌舞团到峨眉县演出,临到开演,有的演员病了,节目不能照常上演。正当大家急得不知所措时,有人提议让沈伐演谐剧。沈伐连说“要不得”、“要不得”,但又无法推辞,只好硬着头皮上场了。没有料到,他学演王永梭创作的谐剧《卖膏药》,受到了观众热烈的欢迎。
表演谐剧使沈伐崭露头角,也坚定了他从事曲艺事业的决心。于是1974年,他从专业舞蹈演员转为专业的曲艺演员,并正式向王永梭老师学习谐剧。由于老师的认真指导,沈伐又努力钻研,很快成为曲苑中的后起之秀。在这期间,沈伐也由对曲艺有兴趣变为热爱。而这种酷爱,激励他产生了对事业执著的追求精神。他阅读了不少文艺理论和文艺作品,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注意生活积累,观察、体验生活,熟悉各种人物,苦练基本功,研究如何使自己所表演的人物形象、生动。他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沈伐的表演,节奏感强,有时代特点,注意运用四川特有的方言、富有特征的动作和复杂的面部表情,突出人物的个性。他不只表演讽刺性的作品,也表演了一些歌颂性的作品。在1982年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调演中,他表演的谐剧《这孩子象谁》获表演一等奖。去年四月,四川省曲艺团进京演出,他表演的谐剧《三上成都》、《监督岗》等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在全国第三次曲代会上,他被选为曲艺家协会理事。但他并没有在掌声、赞扬声中停步。沈伐表示,要努力争取表演更多格调高、情趣美的谐剧,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