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帮在实处——记临汝县领导为农民服务的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09
第2版()
专栏:

帮在实处
——记临汝县领导为农民服务的事
本报记者 高保生
地处伏牛山区的河南省临汝县,近几年商品生产发展很快。去年工农业产值超过五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收入达到四百多元,在洛阳地区名列前茅。谈起山区经济的活跃,人们无不称赞县里领导干部服务工作做得好,为农民办了实事。

去年初,县委在总结工作时发现,全县有三十个村人均收入在百元以下,他们苦于缺乏致富门路,很难摆脱贫困面貌。
怎样帮助这些地方尽快富裕起来呢?县委书记李克荣说,对贫困乡村不能光靠介绍先进地区的经验。过去没有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干部有责任。经济要上去,服务要深化。
去年3月,由县委和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组织工商、银行、乡镇企业等九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分头深入到贫困村,一个村一个村地调查研究,同农民一起研究落实脱贫措施,当场拍板解决问题。
李克荣深入到条件较差的杨起营村。这个村近几年为了赶上致富步伐,也办了一些企业,但不是因为产品无销路,就是技术力量不足而成了“落马工程”。李克荣看到,他们的困难主要是缺信息,于是根据县里掌握的情况,与省农牧厅联系,由农牧厅投资四万多元,与该村联营办起了食用菌厂。去年7月投产,到年底就实现产值七十多万元,不仅使这个村的农民得到实惠,还解决了全县棉籽壳的加工利用难题。
针对贫困地区农民资金、技术、人才三缺乏的状况,去年全县积极开展了三引进。先后解决资金一百一十多万元,引进人才二百多人。现在全县村村办有企业,不少贫困村初步改变了面貌。

临汝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百里煤海”之称。近几年农民办的小煤窑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蓬勃兴起。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由于农民缺乏经验,有的企业管理混乱,经营不善,造成很大浪费和损失。对此,县委领导同志坚持从帮入手,解决农民办企业中遇到的问题。
去年春,庙乡农民在外地一家大厂的帮助下,决定投资八十万元办玻璃丝厂。县主管部门经过考查后认为,玻璃丝市场竞争激烈,且设备、技术和资源不如外地厂家,从长远看站不住脚。县里根据本县铝矾土资源丰富的特点,说服该乡转办铝矾土厂。现在,工厂办起来了,并与外贸部门签订了产品出口合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农民高兴地说,领导决策正确,使我们避免了一次不应有的损失。
为了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问题,疏通流通渠道,去年县里投资近三百万元,建成了专业户一条街和工业品市场;投资六十五万元修复了发电厂,解决了杨楼、寄料等几个乡的用电问题。今年还准备完成汝河大河、汝州大道、汝州商业中心三大工程。水通,路通,电通,使临汝的商品生产更加活跃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