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山区治穷致富要大造经济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09
第2版()
专栏:

山区治穷致富要大造经济林
程宝怀
如何发展山区经济,帮助山区农民治穷致富?这是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总结近年来开发山区的经验教训,一个重要问题是各级领导要在指导思想上,变过去单纯植树造林为在积极植树造林的同时,大力营造短期受益的经济林,以短养长,长短结合。
石家庄地区有宜林荒山四百八十五万亩,经过努力,绿化荒山达三百余万亩,占总宜林荒山面积的60%以上。但是,如果从经济效益来考虑,并不令人满意。以赞皇县为例,建国后三十年间,该县用于植树造林的总投资三百余万元,使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六十点七万亩,但是,每年所得收入仅有三万元。收入和支出恰是一比一百。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他们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积极造林的同时,大力开辟周期短、见效快的经济林,发动群众上山嫁接枣树。短短三年时间,加之科学管理,获得了很好的效益,去年全县红枣产量达到五百多万斤,比1982年翻了一番,三年收入增加一百二十多万元,三年胜过三十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也由1981年的13.6%提高到18.5%,成为山区绿化荒山的先进县之一。
荒山造林是一项开发性事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效益慢,全部由国家投资不可能。尤其对深山区的农民来说,就更加困难。据对二十四个承包百亩以上的林业大户调查,尽管他们热情高,干劲大,但都普遍遇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影响了荒山绿化,在已承包的二万六千多亩荒山中,至今,仍有43%的荒山因无资金等困难而无法造林。灵寿县后山村的武秀明,1983年承包荒山三千亩,两年投资二万七千多元,完成造林一千亩,由于林业长期无收入,后来卖掉了自己饲养的八头牲畜,筹措绿化资金。去年,又遇有资金困难,不得不停止幼林抚育和荒山绿化。
营造经济林则可以解决这方面的困难。其一,种植经济林也是绿化,而且是一种经济效益高、价值大的绿化。其二,营造经济林短期能有收益,山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很有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坚持在积极造林的同时,大力营造经济林,让群众得到实惠。农民手里有了钱,通过积累,用于植树造林,这样以短养长,互相促进,就会加快山区绿化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