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全社会都要重视劳动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09
第5版()
专栏:建议

全社会都要重视劳动教育
北京景山学校 杨玉琴 陈心五
当前,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就是忽视劳动教育。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实际安排上的困难,有的学校放松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取消了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公益劳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子女过分的溺爱,娇多于教。有些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宝贝”,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掌上明珠”,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有什么好东西,首先保证孩子享用。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人际关系里,使一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观念,认为谁都应该为他服务。他们缺乏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不珍惜劳动成果,整碗的饭菜、整个的面包、馒头,只要不合他们的口味,就随便倒掉、随地乱扔;学习用具丢了,也不去寻找,第二天就满意地用上了新的;在劳动中怕苦怕累,个别学生甚至逃避做值日。由于对什么是优秀人才的宣传教育有片面性,有些学生只想当专家,很少有人要当体力劳动者,在重点学校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有一个学生说:“我将来要做脑力劳动者,用不着去农村参加劳动锻炼。”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是当前社会、家庭、学校需要共同解决的重要课题。
青少年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关键在于如何教育和引导。有一些家长眼光比较远,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身体、知识和才能的和谐发展,非常赞成学校坚持劳动教育。有一位家长不仅积极协助我们学校联系农业生产劳动基地,还亲自给学生讲农业技术课;不少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规定孩子每天从事家务劳动的内容,并且经常督促、检查,帮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我校有一位同学不但平时积极参加家务劳动,还经常到他所联系的军烈属家中,帮助老大妈打扫卫生和洗衣服。在下乡劳动中他不怕苦不怕脏,锄地时手上磨出了血泡还忍痛坚持。可见,只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学生是可以健康成长的。
现在六岁至十七、八岁的中小学生将是本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必须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这既是党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学校一直比较重视劳动教育,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把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并且坚持实行。我们在小学开设手工劳动课;在初中开设劳动技术课,其中八年级(相当于初中三年制的初二)将劳动技术课的时间集中使用,组织学生下乡参加农业劳动;高中一年级集中下乡参加农业劳动;高中二年级集中进行社会调查。
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例如组织学生扫街、到公园拔草、帮助幼儿园打扫卫生、为军烈属做好事、参加整修护城河的义务劳动等。
三、组织学生参加修整校园的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今后,我们准备详细制订从小学到高中的劳动教育大纲,探索进行劳动教育的科学规律和具体的有效途径。同时我们也呼吁政府加强领导,统一安排;呼吁社会(工厂、农场、生产队、商店等各行各业)和广大家长大力支持。这件工作是为学生一生打好基础的重要工作,千万不要忽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