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海湾民间市场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09
第7版()
专栏:经济之窗

海湾民间市场一瞥
徐平
海湾地区作为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一个贸易中心,有着许多民间市场。今天,虽然现代商业已迅速发展起来,但传统的民间市场依然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民间市场的格局,有点象改造前的上海老城隍庙市场。但除牲畜市场外,大多有顶棚,不怕风吹雨打。市场内狭窄的巷道两侧,挨个排满了地摊和店铺,虽说门面很小,毫无气派可言,但小商品、民族商品和手工产品丰富,且都堆在顾客面前任人拣选,实在方便。这些市场一般有多个出入口,场内纵横交错的巷道使陌生人如入迷宫,晕头转向。
民间市场的商品真是五花八门,从服装鞋帽到金银首饰;从主副食品到牲畜饲料,可谓应有尽有。不过就时间而言,它有长年开设的,也有季节性的,还有每周集市一次或几次的。
这里的价格完全放开。商品的贵贱,市场的兴衰,无不看出价值规律在起着作用。在海湾阿拉伯国家中,面积最大的民间市场在巴林国首都麦纳麦。这里有个“铁匠市场”,主要生产和销售建筑小五金和小农具等。它曾经有过“远销海内外”的历史,不过现在到处堆着锈铁,触目皆是灰暗色,这副萧条的景象说明这些手工产品即使在巴林也难打开销路。一位名叫阿里的铁匠的看法显然太浮浅了,他责怪商人们进口了大量价廉物美的小五金,夺走了他们的饭碗。据说麦纳麦的这个“铁匠市场”在整个海湾地区已是硕果仅存的一个,看来很难维持下去了。
但是传统的专业市场未必都不景气,麦纳麦的烟叶专业市场只占十几米长的巷道,却堆了许多干烟叶,生意十分兴隆。用烟叶商人的话来说,这是一桩有利可图的买卖。巴林不种植烟叶,所以需要进口;而且烟味越浓,价格越贵。尽管世界各国生产各式各样的香烟,但巴林人,特别是巴林老人,却顽固地坚持吸传统的阿拉伯水烟,而且几乎家家如此。两个相似的传统专业市场的不同命运告诉人们,市场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兴衰。
在商业发达的现代社会,以销售传统手工业产品为主的民间市场能够生存,并得到发展,是不容易的。离阿曼苏丹国首都马斯喀特仅两英里处,有阿曼最早建起的马特腊民间市场。这里曾是古代骆驼商队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尽管历经沧桑之变,但市场依然兴旺发达。
在阿曼,人无分男女,几乎都缠头巾。在官场,头巾还是正式服装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位阿曼政府官员,决不会不缠头巾踏进政府机关。马特腊市场的商人加瓦特就是专营阿拉伯头巾发家的。在他店铺里,既有适合普通老百姓的价格低廉的棉质头巾,又有丝质和呢料的高级头巾,还有价格昂贵的手工刺绣头巾。虽然进口帽子相当便宜,但由于不同价格的头巾,适合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且货源充足,这种传统的民族用品在市场上始终长盛不衰。
年仅十七岁的首饰匠卢特菲虽然涉世不深,但看问题却很敏锐。他认为消费者,特别是妇女,都喜好新鲜东西。消费心理是希望商品既款式新颖,又质地优良。所以他一直努力向父亲学习家传手艺,要依靠精湛、熟练的技术,加上不断推出的新式样商品去开拓市场。注意研究顾客需求,增强传统及民族特需商品的竞争力,使商品适销对路,市场就会兴旺。这大概就是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许多民间市场,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中依然起着作用的奥秘吧。(附图片)
马特腊民间市场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