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自动工厂——共产主义社会工厂的雏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7-12
第4版()
专栏:莫斯科通讯

  自动工厂——共产主义社会工厂的雏型
(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李何、独伊)
当我们走进历史博物馆,看到古代的石器,不禁这样想:我们走得多么远呵。现在,当我们看到苏联出现了自动工厂,不禁这样想:苏联走得多么远呵。
从今年颁布的斯大林奖金得奖人名单和苏联战后五年计划完成的公报中,我们知道,苏联在一九五零年建立起了世界第一个自动工厂,它制造着“齐斯—一五○”式载重汽车发动机的活塞。这种自动工厂只有在有高度科学和技术水平的国家,只有在力求消灭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界限的社会,才能出现。它的出现,是战后苏联母机制造业的重大成就。它的出现,证明了制造机器的生产过程全盘自动化是可能的。
自动工厂——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工厂的雏型。如果我们承认,把几个生产操作联合起来并且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机床,比起手工业生产工具来,是生产上的一个跃进,那么,把各个生产过程联合起来并且能够更大规模地进行生产的自动工厂,比起机床来不能不是生产上的又一个跃进。当这种自动工厂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完全适合的社会里推广起来以后,它在生产上所将创造的奇迹,现在简直是难以估计的。
这个世界第一个制造活塞的自动工厂是怎样出现的呢?
大家知道,苏联已经有自动化的发电厂、自动化的冶金炉、自动化的化学工厂,以及其他自动化的轻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生产过程虽然不简单,但比起机器制造业的复杂生产过程来,却简单得多了。例如:切削、扩孔、刮齿、研磨等等母机在工作时会因为发热而逐渐磨损;但在自动化生产时,磨损的机件都是要自动更换的。因此,机器制造业生产过程的全盘自动化,一直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
远在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前半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制造厂有一个钳工伊诺茨金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连续生产装置。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他经过多次失败的实验后,终于把五个不同的母机——包括联动机、多面切削机和压榨机——联合成一个自动连续生产装置。这是一套对拖拉机的轮毂加工的装置。整个装置只要两个工人管理,但生产率却增加为原来的二倍。后来伊诺茨金开始研究对活塞、活塞环和活塞套加工的自动连续生产装置。他还想设计自动车间甚至自动工厂。可是希特勒匪帮炸坏斯大林格勒的自动连续生产装置,而伊诺茨金和许多斯大林格勒工人就一起参加了卫国战争。战后,苏联工人、工程师和科学家发挥了伊诺茨金的思想,制造了二十六种自动连续生产装置。现在苏联每一个拖拉机制造厂都有一个或几个自动连续生产装置。自动连续生产装置比联动机更进一步,可以说是联动机的联动机,是自动工厂的雏型。
由联动母机走到自动连续生产装置,由自动连续生产装置再走到自动工厂,这里包含着苏联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工人的无数智慧,包含着苏维埃人不怕困难和战胜困难的性格。
第一个自动工厂预定是制造活塞的工厂。活塞是内燃发动机的最主要也是最复杂的零件。要把一块金属制成活塞,得经过熔铸、加热、化学、机械加工等生产过程。镀锡过程和使重量合乎规格的过程,也包括在内。此外,装好的活塞还得经过一些检查和辅助的过程,如清洗、上油、包装、按精密程度分级。每一个生产过程都有独特的机械,都是以不同的方法和速度生产的。在一般工厂里,活塞要经过好几个不同的车间才制造出来。
要设计一个把制造活塞这样复杂的过程全盘自动化的工厂——这个任务交由苏联金属切削母机实验科学研究所负责。这个研究所和“母机制造”工厂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和战后曾经创造了许多联动机母机和自动连续生产装置。
设计领导人是科学院通讯院士狄库辛和列维因,总技师加沃留辛。许多科学研究机关和母机制造业工厂的设计师、技师和工人,都参加了这一自动工厂的设计。设计了几个月,又装置了几个月,最后整个工厂才建立起来。
自动工厂各部分新机器的构造,是不断实验和调整的结果,是克服无数次困难的结果。往往一种机器单独工作得很好,夹在全盘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就工作得不好。设计家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加以检查,加以调整,寻找更好的方案。
这类例子是很多的。例如在熔铸和加热部分:平常机器运动的部分要上油。熔铸自动装置的设计师照样办了。但接着就开始出产不合格的产品。因为原来机器油流到发热的铸件上,弄坏了它们。不得不重新设计不上油也能工作的机械。切削铸件多余部分的母机,单独工作时很好,但和熔铸机器一起工作时,母机上的刮刀刮了三四十件后就不行了。因为刮刀的齿缝被受热发软的金属材料塞住了。后来改变了刮刀的构造和刮法,把刮刀的坚固性提高到原来的五十倍,接着又进了一步,把刮刀配上坚硬的合金片,能刮五万件,其效率一千倍于原来的刮刀。又如在机器加工部分:每小时从被加工的活塞上要掉下七十五公斤金属刨屑。这些刨屑原应掉在母机下面的传送装置上。但是刨屑却到处飞,飞进活塞里和机械里,因而阻碍了工作。后来想出了办法:用空气压力吹下母机上堆积的刨屑。钻活塞轴孔很费劲,工具很快就被磨坏了。后来想尽办法,在扩孔器配上坚硬的合金,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克服了层层困难,自动工厂终于设计好装置好并且开工了。自动工厂出产的活塞,质量比平常工厂好得多。和斯大林汽车工厂制造活塞部分比较,自动工厂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数目减少了五分之四,但劳动生产率却增加了八倍。自动工厂的全部生产过程在一个大房间里进行。为数极少的工人在那里指挥自动化的机器。他们完全免除了一切繁重的劳动,但都有很高的技术知识。
这个自动工厂是怎样进行生产的呢?
一块块铝在一连串全盘自动化的装置上作一番旅行之后,就变成一个个活塞,自己打在包装里,送到库房去。它们的行程是饶有兴趣的。
一块块铝由工人放上传送带后,就开始了他们的旅行。它们乘着自动流转的传送带到了像火车厢那样大的电气熔炉的小门前。门自动开了,它们掉了进去。在炉子里,他们烧炼掉身上的水分,然后熔化成液体,经过有锥子形的自动调节器把住的口子,在一定时候以一定的分量注入活塞模型里。模型一共有六个,安在圆桌上。圆桌像走马灯般不断旋转,铝液就挨次注入六个模型里。这些模型在圆桌旋转时顺序自动打开,而铸成的物件就由自动转载器把它们一个个搬到切削母机上去。
这时铸成的只是活塞的坯(未制成的活塞)。在切削母机上,活塞坯的多余部分被切掉,并且掉到传送带又送回熔炉去了。活塞坯则继续他们的旅行。它们一个个地走进长条形房间似的加热炉子里。在这个二百一十度热度的炉子里,每一个活塞逗留六小时,以锻炼出一定的坚韧性。出了炉子后,它们被送到自动检查器上,经过检查后,坚韧性不合格的立即掉到检查器下面的洞子去,合格的就沿着斜板滚到一个大柜子里。这个柜子起着调节作用。如果下一部分机器工作舒畅,那么活塞坯就不停留地通过柜子的下层的活门,如果下一部分机器工作发生阻滞,那么柜子下层的活门自动关闭,活塞坯子就上升到柜子最上层,经过曲折道路再盘旋下降。这个柜子可以容纳二千个活塞。
这样,活塞坯就结束了行程的第一段——熔铸和加热,而开始了第二段——机械加工。
活塞坯从柜子出来,走到机械加工的母机去。第一台母机在活塞坯里面的凸出部分钻两个孔,把它们安在传送带的板上。活塞连板被送到自动连续生产装置去。在这里,活塞坯和板不动,而工具转动,经过了扩钻活塞轴孔,粗磨活塞裙,旋切活塞环槽,削平活塞底,检查和钻油孔,研磨活塞侧缘,切掉凸出部分和透切活塞斜沟等过程。然后活塞离开坐板,被送到天平式的母机上。在这里,活塞坯依其轻重和下沉的程度而适当地切去多余的部分。接着活塞坯被送到细磨机上细磨,镀锡机上镀锡;镀锡后又通过一道调节柜子,坐了传送带到下一个母机上接受对活塞轴孔的精细加工。这一母机的工作的精确程度达到千分之一糎。这样,活塞就制成了。
制成的活塞经过长槽形的清洗机,到了自动检查和分级机上。不合格的活塞落在一边,合格的就沿着斜板走,到印刷机形的包装机器上。在这里自动上油和自动包装,每盒装六个活塞。最后活塞成包地由传送带源源运到库房。
对于全部工厂情形的检查,有专门的调度站指挥。从调度站可以观察到工厂各部分的情形:库房有多少金属,各部门柜子贮存多少活塞等等。每一部设一个指挥员。当机器出了毛病时,有自动的红灯报告。
苏联机器制造业的新鲜事物——自动工厂的意义和简单情形就是这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