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发挥优势 提高质量——关于电视连续剧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0
第7版()
专栏:

发挥优势 提高质量
——关于电视连续剧的思考
钟艺兵
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一批质量较好的电视剧,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欢迎。这中间,电视连续剧的成就尤为突出,《新星》、《寻找回来的世界》、《冠军从这里起飞》、《西游记》(先播前十一集)和《李逵》,都堪称佳作。
由此想到,电视连续剧创作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些问题。

我国生产电视连续剧始于1978年,比单本电视剧创作迟了二十年。如果说电视剧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那么电视连续剧便是这门新兴艺术中的一个新品种。
1978年制作、1979年播出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玫瑰香奇案》,未能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这就象幼儿的第一次学步,是不能苛求的。此后四年,国产电视剧仍不乏失败之作,但总的看来,质量已在逐步提高,出现了《蹉跎岁月》、《赤橙黄绿青蓝紫》、《鲁迅》、《武松》、《华罗庚》、《高山下的花环》。但是以四年的时间来衡量,好作品的数量还是太少,未能形成一种优势,以超过当时播出的外国电视剧对观众的吸引力。
1984年产生的《今夜有暴风雪》、《少帅传奇》、《向警予》、《杨家将》、《故土》、《夜幕下的哈尔滨》,水平不尽一致,但它们从各自的角度力求把握电视连续剧艺术规律的努力,是明显的。这就使人们兴奋地感到:我们自己的电视连续剧正在积蓄力量,寻求着一次令人注目的飞跃。不久,希望果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1985年诞生的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作为一部电视剧,它在观众中引起了空前的反响,成了家喻户晓的艺术品。它真实地再现了历史,辩证地剖析了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这是任何一部外国电视剧都不可能替代的。
《四世同堂》的成功,也给我们电视连续剧的编导们出了一个难题:能不能继续保持住这个发展的势头?观众在焦急的等待中度过了1985年的下半年,没有等到新的、令人满足的电视连续剧。可是今年1月,这种暂时的沉寂就被打破了。十四集电视连续剧《诸葛亮》的全部制成和播放,其成就和影响显然还不及《四世同堂》,但它不失为一部勇于探索的好作品。接踵而来的,便是春节前后以《新星》、《寻找回来的世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我认为,它们与《四世同堂》相比各有所长,并不逊色。
目前,全国各地都看到了电视连续剧的广泛影响,创作的极积性被迅速调动起来。越是在这种热潮之中,越要冷静。连续剧比单本剧的制作要多花费几倍、几十倍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几亿观众献出了漫长而又宝贵的光阴,一旦看后大失所望,他们当然会埋怨、批评甚至谴责制作者。所以,拍连续剧;尤其不可掉以轻心。目前,从长远着想,还是应该先总结一下几年来电视连续剧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掌握它的艺术规律,创作才可能少走弯路,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从这几年的实践看,电视连续剧除了应该具备一切优秀文艺作品的共性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它自己独有的三个优势,才能获得成功。这就是:
一、大容量。如果一部电视连续剧摆花架子,长而空洞,大而无味,肯定是要失败的。观众愿意花几个、几十个小时坐在电视机前欣赏连续剧,首先是因为它比单本电视剧有更深广的容量。
《四世同堂》、《新星》、《寻找回来的世界》、《西游记》、《水浒》,都是长篇小说。可以想见,假如这些长篇不是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而是被改编为单本剧,或者被改编为电影、话剧,便都会因篇幅短促而不能象现在这样完整、丰富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
没有巨大的容量,不能把丰厚的生活展示给观众,或者编导者缺乏驾驭这种生活的能力,最好不忙于搞连续剧。
二、好故事。单本电视剧不一定都要求故事性强,有的可以强调教化,有的可以追求政论性、哲理性、纪实性。电视连续剧则不同,它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故事性。它必须有一个曲折动人、延续不断的好故事,一步步地引着观众去同情、关心主人公的命运,看一集盼一集,欲罢不能。这符合我国人民长期以来从话本、章回小说、民间鼓词等文艺欣赏中培养起来的审美习惯。没有观众为之动心、动情的人物,没有以这种人物的命运变化为主线的故事,电视连续剧便不能把大多数观众吸引到电视屏幕前来。《蹉跎岁月》、《华罗庚》、《少帅传奇》、《新星》、《武松》、《李逵》、《西游记》等,都发挥了这一优势。
三、有悬念。电视连续剧的艺术结构特点是:每集相对独立成章,合起来则自然连贯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在上一集的结尾处,安排一个悬念,恰如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以勾起观众收看下一集的渴望心情。
悬念是电视连续剧的一大优势,但决不能把悬念理解成故弄玄虚、愚弄观众。连续剧中的悬念,可以是人物命运的危机感,也可以是事件真相若隐若显、半明半暗之际;也可以是作出关键性决断前夕,也可以是心理状态陷入矛盾顶端的时刻。总之,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切不可随心所欲搞悬念,否则会引起观众反感。《少帅传奇》每集结尾的悬念就运用得好。相对而言,《四世同堂》倒不是每一集结尾都很讲究。

电视连续剧的创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我认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
一、选材不够严。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这几年电视连续剧是比较多样的。相对地说,反映今天现实生活的作品却显得少了一些。两个文明的建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反对不正之风,是当前我国社会前进的标志,是十亿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它们都应该进入电视连续剧的题材,并得到足够的重视。《新星》受到广泛的欢迎,就证实了这一点。可是从近年来报刊披露的信息看,正在录制或准备录制的连续剧中,现实题材的作品只是凤毛麟角。庞大的计划都做在象《秦始皇》(六十——八十集)、《东周列国》(五十集)、《济公传》(三十集)、《海灯传奇》(二十集)、《红娘子》(二十集)、《神跤甄三》(十集)这样的作品上,就值得商榷。并不是说这些不能拍,不可能从中产生优秀作品。而是说我们总要考虑题材的比例,在题材多样的前提下,应更多地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上乘之作。
二、制作不够精。当前的电视连续剧大有越拍越长的趋向。即使是一些优秀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拖沓、冗长、不精炼的毛病。《四世同堂》有赘笔、败笔;《寻找回来的世界》中间也有些不必要的章节。究其原因,一是编导者不愿割爱;二是管理制度的不合理,电视剧播出基本上是按集付酬,而不是按质论酬,不利于艺术质量的精益求精。
三、视听特点弱。这几年连续剧绝大多数是来自文学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的改编,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作法。但是就当前的作品看,大多数编导还是太依靠、太拘泥于原著了。尊重原著有余,而立足于电视剧自身的“视听”、“连续”的优势则不够。
希望今年电视剧评奖能设立一项改编奖,以表彰那些在改编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艺术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