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耿耿公仆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1
第5版()
专栏:先锋谱

耿耿公仆心
共产党员、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葛凤晨“傻”出了名。
1985年10月8日,葛凤晨应邀到日本名古屋参加第三十届国际养蜂会议,所里有些同志闻讯,私下断言:葛凤晨这回可要发一笔横财喽!
半月之后,葛凤晨出国归来了。所里两位年轻人到火车站接葛凤晨时,没看见他带回什么“大件”。心里却嘀咕:说不定还有邮件呢!
几天后,葛凤晨果然接到一个寄自北京的邮单。葛凤晨把邮件一取回来,人们傻眼了:原来是十四斤沉甸甸的养蜂资料。
在离日回国前,老葛一次买了十多件“纪念品”,什么电子温度计、湿度计等。不过,这都是所里科研急需的仪器,私人的物品没买一件。出国半月,葛凤晨等人共节余了十七万日元。这些钱在日本可买三台51cm彩色电视机,或六台高档录音机。
近几年来,省养蜂研究所差不多年年有招工名额。葛凤晨是主管技术的副所长,招工的“主考官”。一次,他们所分得六个招工名额。老葛的弟弟闻讯,专程从几百里之外的农村来到延吉,求哥哥把自己“招”进所里,葛凤晨坚决拒绝了。
老葛的大女儿葛英曾随他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度过了十七个春秋,1983年才当上临时工。1984年有关部门下文,中级以上科技人员身边可安排一名子女,老葛放弃了这个机会。
老葛的妻子刘淑琴伴着丈夫在山林里默默地吃了十七年苦。1979年丈夫调到延吉,她满以为有个工作了。没想到,她这个四十好几的人还是个“待业青年”。所里有关部门的同志实在不忍心,背着所长偷偷地将他爱人招工入所,谁知事情泄露,招工流产。葛凤晨说:“她已经老了,还是招年轻人吧!”
有一年春天,葛凤晨接到了一封来自外省的信。拆开一看,原来是一个蜂场写来的。信的大意是:您是闻名全国的养蜂专家,又是吉林省养蜂所的副所长,一定了解省内稳产高产蜜源场地,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若能给我们安排七个放蜂场地,我们将寄上名茶“龙井”五十斤,上等大米二百斤,事成另有重谢。
找几个放蜂场地,葛凤晨易如反掌,只要他跟林业部门打一个招呼,将自己所里的放蜂场增加几个就是了。然而,这块到口的“好肉”葛凤晨没吃。当天,葛凤晨给这个蜂场回了一封简短的信:“我不能拿着党的原则作交易,恕不能照办!”
1983年,葛凤晨发起并主办了养蜂技术函授班,专门为专业户和有关部门培养养蜂技术人员,授课、考试、判卷、回信,样样都管。他抓紧点滴时间,写了十二万字的讲义。现在,这个函授班已培训学员九百多人,其中不少学员已成了养蜂能手。而他们的老师呢?没要一分报酬,每月还是照拿只有几十元的工资。老葛说:“共产党员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想着如何为党和人民做贡献,不然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孙治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