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看,那一片荫凉!——宗景仁义务植树续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3
第2版()
专栏:

看,那一片荫凉!
——宗景仁义务植树续篇
 周志中
1984年4月17日,本报发表《“愿为后代留下一片荫凉”》的通讯,报道了原北京空军某师副参谋长宗景仁离休后,携家带口到河北昌黎刘台庄安家,在盐碱滩义务植树的事迹。
两年过去了,宗景仁的绿化事业怎么样?
植树节前夕,我来到昌黎县,宗景仁同志热情地领我去察看他亲手开垦的林地。只见两、三米高的小树,象列兵似地排列着,显得挺拔而坚强。老宗兴冲冲地指着山海关杨、白腊、榆树、臭椿、洋槐等,热情地一一介绍树木的特性、种植的时间和数量。两年来,他培育各种树苗三万八千五百株,除了自己在公路两旁和河堤上栽植外,还无偿送给驻地部队和村民六千五百余株。
我一边走着一边问他:“老宗,盐碱地植树很困难,你是怎么把这么多树种活了呢?”
“我喜欢种树,过去在部队,工作调动到哪里,我就把树种到那里,这样就积累了一些经验。”停顿了一下,他又说:“但在碱滩上植树造林却是头一回。为了把树种活我买了《盐碱地造林》、《速生树种》、《果树栽培技术》等专业书籍学习。又走访了附近林场的技术员、工人和农民,向他们了解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和盐碱地植树造林的经验。还参加了昌黎县举办的果树种植管理训练班。”
不懂就学,不会就问。但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施,还有不少困难。他接着说:“前年,我在碱滩上试播了五亩紫穗槐,虽然出了一些苗,不久就被白花花的盐碱烧死了。望着一大片死去的树苗,我心里很难受,但并不灰心。我从碱滩上取了土样,送到当地林研所化验,结合碱重水位高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挖沟排碱,换土抬高等措施,逐步摸索了一些碱地造林的经验。”
宗景仁为栽活这些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春天,迎着海风,在台田里松土整地,到很远的羊圈里去刨羊粪,路窄不能走车,他和他爱人就一担一担挑到田里。夏天,顶着烈日拔草、间苗。从住地到林地往返十六七里路,中午不能回来,就带着饭,坐在地头上吃。雨季,道路泥泞,就赤着脚去干活。有的农民看到他脸晒黑了,衣服也磨破了。就劝他说:这么大年纪了,吃点喝点得了。他说:“我到昌黎,就是为了植树造林,吃点苦算什么。”
我们继续走着,谈着。“植树难,护树更难”。他谈到去年树苗长得不错,有的农民在河堤上放牧,牛羊啃吃树木,先后丢失和糟蹋树木约两千余棵。老宗和爱人反复去村里宣传植树造林的意义和爱树护林的责任,并特意买了一套《森林和我们》的幻灯片放映。现在毁林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