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奉献——访南海舰队某医院军医张柏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5
第4版()
专栏:

奉献
——访南海舰队某医院军医张柏年
本报记者 赵文政 毛磊
在海南岛最南端一个偏僻的山沟医院里,我们见到了正在门诊的张柏年大夫。
“对不起,请稍等一下,我给这位病人开了药,咱们再谈。”张大夫一边忙着,一边抱歉地对我们说。
望着这位面目清癯的老军医,不禁想起了医院负责人向我们所作的介绍。今年五十九岁的张柏年同志,是南海舰队这所医院的创始人之一。他已经在海南岛工作了二十六个春秋,现在是该院内二科副师级主任军医。1983年张柏年被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连续几年来他一直是海军的先进干部,多次立功和受到嘉奖。
1949年5月,高中毕业的张柏年在北平毅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并随部队挺进大西北。这一年岁尾,组织上送他到西北第一军医学院(现第四军医大学前身)学习内科。
“说老实话,我猜想,毕业后组织一定会分配我去大城市医院工作,这可以使我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发挥,在医术上有所造就。可万没想到,却把我分配到广东坪石山沟里一所结核医院。为此我曾苦恼过。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冷静下来仔细想了许多,当时祖国解放不久,大学生还很少,边远地区部队缺医少药,干部战士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如果自己躲进大城市,充耳不闻部队患者的呻吟,自己的工作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张柏年有些激动地对我们说。
1960年10月,张柏年随医院跨过琼州海峡,迁至海南岛罗篷山下,开始了更加艰苦的生活。这里距离城镇和部队机关四十公里,医院初建伊始,交通不便,设备差劣,住房简陋,信息闭塞。毒蛇走屋串室、野猪下山伤人是常事,居住在附近的黎族同胞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生活是严峻的,也叩击着张柏年的心:这里需要开发,需要医疗工作,需要扎根的建设者。来到海南岛的第二年春天,张柏年响应医院党委“安下心来,扎下根来”的号召,说服在北京工作的妻子李维生,随军到这里安了家。他安慰和鼓励妻子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同心协力,自己动手,搭起草棚,垒起锅灶,拓石开荒,种植蔬菜,栽下果树。他还来到黎寨,向群众学习采集野菜,自制椰油等生活本领。当张柏年回忆起当年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创业生活时,他爽朗地笑了,笑得是那样自豪。
面对艰苦的生活,以及随之而来的子女教育、工作问题,张柏年也有过考虑。但当有人劝他“活动活动”时,他总是说:“论条件,这海南的山沟,当然比不上北京的闹市。如果人人都留恋大城市,这边疆由谁来开发呢?!”
前两年,不正之风也刮进这山沟医院,一些人想方设法调动工作,有一年一下子走了二十多人。张柏年有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学来信询问:“北京民航局正想要主治医生,你是否同意调回?”大城市不是没有诱惑力的,张柏年何尝不愿有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何尝不想回到北京安享晚年呢?他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最终得出了唯一的结论:“海南岛更需要我!”
一次,为了抢救一名病危的白喉患者,张柏年吃、住在病房,自己也染上了这种疾病。为了争取时间,细致入微地对患者观察治疗,他不顾自己喉痛、发烧、咳嗽,坚持抢救病人,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终于使患者康复。还有一次,一位患败血症的病人被抬进了急救室,需要马上输血,而当时医院缺少血源,张柏年毫不犹豫,伸出自己的胳膊献血二百毫升,并连续抢救三天三夜,把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长期的忘我工作,使张柏年积劳成疾,体质日差。他患有肺气肿、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近几年来,他已多次昏倒在病员床前,但他醒来又马上投入工作。去年底,他血压一度上升到220/120mag,出现了险象,领导劝他到医疗条件好些的医院住院治疗,他执意不肯,仍一边服药一边工作。有一次,他因白天劳累过度,晚上回家后,心动过缓,呼吸骤然急促,几乎昏厥过去,他的老伴连忙给他打针、灌药,流着眼泪央求他在家好好休息几天,可是第二天一早,他象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照常上班了。他把自己的疾病总是看得很轻,却把别人的伤痛看得很重。他坚持夜间查视病房,二十多年如一日,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在关节炎严重发作时,他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来到病房巡视,伤病员们深受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柏年大夫在医术上日趋精湛,职务也不断升迁,但他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始终如一。对于青年医务人员,他手把手地教,毫不保留地传授。他带出的医疗骨干若论批,一批就是十几个,附近部队医院都有他的门生。医院组织到黎村苗寨巡诊,他总是第一个报名,他的医术和救死扶伤的精神,受到黎、苗族同胞的称赞和信赖。
我们请张大夫谈谈近来的情况,张柏年同志面带愧色地说:“这些年来,工作实在太忙,没有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医院又地处偏僻山区,影响技术交流,原来学到的理论、知识已经开始老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啦!”
其实,张大夫从没有放松过对医学的钻研,他白天一丝不苟地工作,晚上在昏暗闷热的斗室里坚持学习,了解医学新动态,力求掌握新技术。张柏年高兴地向我们列数着:“近来我们几位内科医生进行了一些医学课题研究,比如:为对抗症进行观察,防止与氯奎的配药及症疾临床治疗探讨,甲?味呱响治疗溃疡病配合胃镜临床疗效的观察及药物的副作用……等等,现在都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附图片)
图为张柏年同志(右一)带领医疗组为黎族群众巡诊看病。
韩国庆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