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不为家门为国门的侯秋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5
第5版()
专栏:新风集

不为家门为国门的侯秋娟
山东即墨县段村乡,有个三十二岁的妇女,叫侯秋娟。她先后支持三位亲人保卫祖国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十三年前,侯秋娟认识了已在部队服役三年的张克岩。当时小张家里上有久病的父母,下有六个年幼的弟弟妹妹,最小的才两岁。其家庭负担之重,可以想见。侯秋娟为解除小张的后顾之忧,毅然搬到张家。对公公婆婆,她是贤惠的儿媳妇,平时调剂饭食,病时端屎端尿;对弟弟妹妹,她既当嫂子又当娘,关怀备至。尽管侯秋娟经常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她为了让亲人安心服役,从未因此写信去打扰他。张克岩为自己有这样好的对象而高兴。
1977年春,二弟高中毕业了。尽管丈夫张克岩此时已复员在县里工作,但也帮不了秋娟多大的忙。她是多么盼望家庭增加一个男劳动力啊!秋后,征兵工作开始了,二弟想报名参军,但又不忍心把家庭重担全撂给嫂子。二弟情绪的变化没有逃过侯秋娟的眼睛,她想:弟弟有报国之心,俺也不能光瞅着家门而忘掉国门。于是,她说服了家人,高高兴兴地送二弟参了军。二弟入伍不到半年,公公去世了,侯秋娟和家人为了不影响他的训练,没有把噩耗告诉他。二弟在紧张的军事训练中,荣立了三等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秋娟家承包了十一亩田。这时,两个成年的妹妹已出嫁,两个弟弟正在上学。她忙了地里忙家里。二弟怕她过于劳累,来信中流露了希望退伍回家的思想。侯秋娟担心二弟在部队闹情绪,便三天两头托人给他捎信,要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千万别为家事操心。她还向二弟介绍家里收入增多的情况,以解除他的顾虑。
1979年,三弟高中毕业了,也想参军。家里已经有一人在部队,按惯例当地政府是不会批准他报名的。侯秋娟为了帮助三弟实现理想,带着他向有关部门再三要求,才获得批准。参军后,三弟也很争气,不久就入了党,还考入了军事院校。三弟在入军事院校前感慨地说:“我要努力学习,不然,不但对不起国家,也无颜见嫂子。”
侯秋娟不为家门为国门的模范事迹,已由济南军区制作成幻灯片在部队放映,使很多战士、军人亲属受到教育。
北京 马建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