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从东西联合到八方交流——河北省武安县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6
第2版()
专栏:

从东西联合到八方交流
——河北省武安县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调查
燕振科 李天云
河北省武安县东临华北平原,西接太行山区,地势西高东低,经济西穷东富。
说它“东富”,是因为东部丘陵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乃远近驰名的“煤铁之乡”。这里有国营、集体、个体大大小小近七百个矿,总计年产原煤七百多万吨,铁矿石五百四十万吨,真是乌金滚滚,财源旺盛。
说它“西穷”,是因为西部山区经济条件很差。这里林木不多,牧业未兴,工业更少,种植业水平又低,收入寥寥。
怎样帮助西部山区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呢?1979年到1983年的五年间,县里给贫困山区乡镇拨粮八千多万斤,相当于这些乡镇1983年粮食总产量的两倍多,给救济款七百万元,相当于这些乡镇1983年总收入的29.5%。然而,用救济的办法,未能改变西部山区的面貌,反而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后来,县委在组织农村经济调查时,注意到三件事:
地处深山土少石多的寺西村成立了五个建筑工程队,总人数四百多名,形成了一项新型产业——劳务输出,仅此一项,1983年全村收入三十九万元,人均二百三十三元。
西南部山区的固镇,1982年人均收入才一百多元。1983年,村里一手抓“出山门”(发动手工艺人下山搞服务),一手抓“请能人”(请技术人员上山帮助开发山区),当年集资办起了一座水泥厂,年产二点五万吨,盈利二十多万元。后来,他们又和一家国营钢厂合建了一个选矿厂,年产值二百三十万元,盈利四十五万元。工业上赚了钱,就实行“以工补农”,增加农业生产投资,使农林各业也有了起色。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六百万元,人均收入达六百五十元。
第三件事发生在比前两个村条件还差的翟庄乡。这里一无矿,二缺水,就是劳力有剩余。他们与东部有矿产资源的乡来了个“远路结亲”,在郭家岭办起了一座小煤窑,1985年出煤五六万吨,纯收入三十多万元。显然,他们也打开了致富之门。
从上述三个穷乡村脱贫致富的生动事例中,县领导者明白了这样一条道理:要想山里富,就得使山里和山外调剂余缺、互通有无。县委提出:打破区域封锁,开展东西联合,让劳力、资金、技术在全县特别是东西之间流动起来,把全县经济搞活!他们的具体措施是:
县里搭桥铺路,东西乡镇联合办矿。县里从东部资源丰富的乡镇划出一些煤、铁矿点,让西部没有煤铁资源的乡镇派人下山,与东部乡镇联合办矿。一名副县长主抓,并抽调二十多名有办矿经验的技术人员做指导,对筹集资金、提供贷款、调配劳力、生活服务等问题也都做了安排。这些联办矿全部投产后,每年总产值可达一千五百万元。现在已有六个联办煤矿出了煤,四个铁矿出了矿石。
引导西部劳力到东部做工或从事第三产业。为支持这种劳务输出,县、区、乡都建立了劳务介绍所,凡在本县范围内从事劳务活动的,县有关部门在提供贷款、联系业务、解决服务场所等方面尽量给予方便。全县整个西部山区下山劳力年总收入一千多万元。
自力更生加外援,积极开发山区。出山做工的农民大都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只有一百多户的寺西村,每年靠劳务输出赚回的钱达三四十万元。整个西部山区光下山采矿一项,年总收入可达八百万元,相当一部分投向了山区建设。依靠这个重要的资金渠道,再加上县里的支持,西部山区先后办起了八十多个乡镇企业和一批家庭小工厂。县有关部门还选派科技人员上山,帮助山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加工业。
东西联合,大家受益。东部的煤铁资源得以充分开发,经济更加繁荣了;西部引进大批资金和技术,生产上也更有生气了。总之,东、西都活起来了。县委、县政府决定,因势利导,把东西的经济联合引向八方交流,让构成生产力的诸因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结合,特别是由劳力与资源的简单结合转向劳力、资金、技术、人才与资源的复杂结合,使全县经济再上一层楼。
他们打开镇门、寨门,为城乡的渗透、交流亮绿灯。发展小集镇,在全县形成若干个小范围的区域性的经济交流中心;发挥县城对广大乡村的辐射及吸引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全县商品生产和物资流通的中心;取靠市吃市之利,发展同邯郸市的经济协作。同时,通过工农之间的经济对话,改变厂矿同农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工矿企业的技术、资金、设备、原材料扩散到周围农村,建起一批小五金厂、小配件厂、小加工厂。农村也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厂矿服务。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供应蔬菜和肉、蛋、禽;在厂矿周围办商店、开饭馆,建立缝纫组、修理社,提供生活服务,等等。粗略统计,全县为境内厂矿搞各项服务活动的农民近万人。
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大,武安县的经济联合由县内向县外扩展,展向四面八方。去年以来,县里先后与十五个省市或地区发展了横向经济联系。他们先后吸收、引进资金一千一百万元、新的生产技术项目一百三十个、科技人员二百九十六名,通过补偿贸易、技术协作、联合经营、引进企业等形式,合建了八个炼铁厂、十三个选矿厂、五个轧钢厂以及啤酒厂、服装厂、罐头厂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从东西联合到八方交流,源于自然经济的区域封锁状态一层层被打破,连结东南西北、左右内外的经济网络一步步扩大,整个武安县的经济运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请看几个数字:
1984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已超过四亿元,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增加到五亿元,比1984年增长22.6%;
在县办工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突飞猛进。1984年产值达到一点四亿元,1985年产值增加到二点一亿元,比1984年增长50%。
全县人均收入近两年有了大幅度提高。1984年比1983年人均纯增一百四十四元;1985年人均收入增加到四百三十元,比1984年增加八十二点五元。西部山区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改变,贫困户越来越少,富裕村越来越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