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丁玲同志生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6
第3版()
专栏:

丁玲同志生平
1986年3月4日十时四十五分,丁玲同志走完了八十二年光辉的人生旅程,和我们永别了!
丁玲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的好女儿,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这位为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文化事业艰苦奋斗了一生的、久经考验的革命文学家!
丁玲同志原名蒋冰之,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省临澧县。在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母亲熏陶下,很早便萌生了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她在桃源、长沙等地中学读书时,接受了五四运动的影响。1922年,到上海入陈独秀、李达创办的平民女校;1923年,进我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927年底开始发表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大胆揭露旧中国黑暗现实,表现五四运动后觉醒的知识青年的痛苦与追求,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在革命文学运动中,丁玲是鲁迅旗帜下的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左翼作家。1930年5月,她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初,她的伴侣和战友、著名左翼作家、共产党员胡也频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严酷的白色恐怖面前,她勇敢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下半年,担任“左联”党团书记。她广泛团结知名作家,培养青年作者,为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发展革命文艺作了大量工作。这时期她创作的《韦护》、《水》、《母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创作实绩,得到鲁迅、瞿秋白、茅盾等的肯定。
1933年5月,丁玲同志被国民党特务绑架,拘禁在南京。国内外著名人士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柳亚子及巴比塞、瓦扬·古久里、罗曼·罗兰等曾发起抗议和营救活动。敌人曾对她威胁、利诱、欺骗,企图利用她的名望为其做事,但她拒绝给敌人做事、写文章和抛头露面。同时,她积极寻找地下党组织,终于在1936年9月,在党的帮助下逃离南京。11月初,化装转赴到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县,受到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欢迎。
到达陕北,是丁玲同志革命生活和创作的新开端。从此,她更加热情投身于根据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其革命现实主义创作也进入到新阶段。她历任苏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她深入前线,用文艺形式积极反映红军、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她创作的《彭德怀速写》、《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新的信念》、《夜》、《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是解放区文学的重要收获。1942年,丁玲同志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更加积极地深入生活,她所写的《田保霖》等报告文学,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与赞扬。1946年,她到达晋察冀边区,参加了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写成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这部名作,是丁玲同志创作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突出成就。曾被译成多种外文,在各国读者中广泛传播。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
新中国建立后,丁玲同志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先后任《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和《人民文学》主编等职;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妇联理事、中国文联委员和党组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等社会职务。她多次参加国际和平促进活动和国际进步妇女活动,曾被选为世界民主妇联理事会执行委员。在繁忙的工作中,她还写出了大量的散文、评论和小说作品。歌颂中国人民的新生活、新风貌,提倡作家到群众中去与人民大众共命运。她积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扶植文学青年成长,对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不少贡献。
1955年和1957年,丁玲同志先后被错误地划为“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1958年遭到“再批判”,被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更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曾被关进监狱。直到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党中央批准,二十余年的错案才得到平反改正,回到党的怀抱。1984年8月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经中央批准,颁发《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彻底推倒强加给她的一切不实之词,再次肯定她半个多世纪来的革命生涯,重申她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有贡献的共产党员。
丁玲同志是受“左”的错误的迫害时间较长、创伤很深的作家,但她在长期逆境中,忠贞不渝地始终坚持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始终热爱党、热爱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重返文坛后,她积极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路线,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维护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文化组组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她不顾年高体弱,多次出访,参加国际性文学交流活动;勤奋写作,热情培养青年作家,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学杂志;逝世前在医院病床上,还顽强地写作和审阅稿件,关心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丁玲同志的一生,是和祖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的逝世,是党和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她在将近六十年的革命文学道路上,创作了许多思想深刻、为人民喜爱的作品。在新文学的几个转折时期她的创作都体现了党所倡导的文学发展的方向。她的名字和作品,曾吸引和鼓舞许多青年走向革命,其影响远及海外。她留下的近三百万字著作,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光辉业绩,必将镌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学史册上。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丁玲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高贵品格;学习她热爱人民,始终与人民大众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学习她顾全大局、不计小我的广阔胸怀;学习她不畏艰难险阻、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斗志,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心同德,刻苦奋斗。 (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