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板鸭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7
第2版()
专栏:

“板鸭经济”
本报记者 龚永泉
江苏江宁县湖熟镇党委会议室墙上有一幅国画:几片墨叶,两朵红荷,六只鸭子在尽情嬉戏,左上角题字为“荷香鸭肥”。镇党委书记李光政望着画上的鸭子对记者说:“我们为‘鸭龙’整整忙活了一年”。
“鸭龙”,是指板鸭生产一条龙。
湖熟镇在南京东南方三十二公里处,历来有加工板鸭的传统工艺,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去年初,镇党委提出了振兴湖熟经济的突破口:筹建“鸭龙”。计划是“当年有‘龙’看,二年‘龙’长全,三年‘龙’腾飞”。一年时间,扩建了原来的板鸭厂、种禽厂、孵化厂、饲料加工厂,并新建了六个厂:板鸭包装厂、羽绒厂、羽绒服装厂、罐头厂、生物制药厂、羽毛球厂,从肉鸭、鸭内脏到鸭羽毛都实现了综合利用,形成了一条龙生产,乡办、村办到个体户一齐大做鸭文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板鸭经济”,去年全镇共加工销售鸭鹅一百零二万只,产值九百二十万元。
在新建的板鸭厂,记者看到了链条宰杀机、浸烫机、打毛机、远红外烤鸭炉,年加工能力可达一百万只。去年实际加工五十一万只,是前年的三倍。中秋节的前一天,厂里停着大小汽车三十四辆,只好按照各自需要量的七成供应,当天销售一万三千多只。记者感兴趣的是,这里收购本乡鸭子,根本用不着笼装车运,是沿着水网一路赶进厂里的。目前,本镇已有养鸭大户一百七十四家,全镇饲养量二十二万只。为扩大鸭源,湖熟镇还派出技术人员到淮安、灌云、大丰、溧水及安徽嘉山、宣城等县,发展就地饲养、就地宰杀加工的板鸭生产基地。
羽绒服装厂里是五彩的世界,新款式的羽绒装同姑娘们身上的花衣衫交相辉映。早在建厂挖地基时,就派了二十多名精明能干的青年去上海飞达羽绒服装厂和南京羽绒厂学习。老李告诉记者,他们已把去年提的奋斗目标作了修订,变成“一年有‘龙’看,三年‘龙’长全,五年‘龙’腾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