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实行厂长负责制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7
第5版()
专栏:

实行厂长负责制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
晓亮
现在我国工业交通部门正在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行厂长负责制。这个时候,谈谈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必要性大概不是无益的。
厂长负责制是总结了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才确定下来的
建国以后,我国企业中曾经实行过多种领导体制。最早我们实行的是工厂管理委员会与职工代表会议制度,管委会作为企业中统一领导的行政组织,要讨论和决定企业一切有关生产和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管委会以厂长为主席,它的决议以厂长(或经理)的命令颁布实行。不久则在一些地区的国有企业中实行了“一长制”,即厂长负责制,厂长是企业工作的最高权威,企业生产、管理概由厂长负责。这两种制度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起了积极良好的作用。当然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在“左”的指导思想抬头以后,由于不适当地认定“一长制”是否定党的领导的,因而从1956年起,便在全国企业中普遍推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直到今天。这中间有一段时间还实行过革命委员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延续时间最长,在干部中影响也较深。这个制度在当时的条件下也起过好作用。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时候也不可能不实行这种领导制度。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于解放了思想,不少同志逐渐认识到这个领导制度本身有下面一些缺点:(1)把党的政治领导混淆为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必然产生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2)名为党委集体领导,厂长对日常工作负责,实际上什么事情都得党委书记点头说了算,必然造成企业行政工作无人负责、也无法负责的现象,使企业工作决策慢,效率低;(3)党委包揽行政事务,普遍出现了党不管党的倾向,妨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党的组织建设的进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难以避免的这些缺点,归结到一点,就是它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这个制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为了改革这个领导制度,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1980年,中央领导同志就提出了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为厂长负责制,让党委在企业中处于保证监督的地位。但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一些同志误认为这是削弱以至取消企业中党的领导,对这个意见一时难以接受。于是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前些年实行了“党委集体领导,职工民主管理,厂长行政指挥”的办法,把厂长对生产行政工作的指挥权从党委领导下独立出来。与此同时,还积极地进行了改革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为厂长负责制的试点(为了进行比较,还进行过工厂管委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等多种试点)。
现在,通过试点,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厂长负责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即使没有试点的单位,党政分工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人们已经看到,凡是企业生产经营能够实行集中统一指挥的地方,凡是经过整顿,由勇于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企业家担任厂长、经理的单位,职工的劳动纪律都在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有所改善,因而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行厂长负责制,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可以这么说,实行厂长负责制是总结了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并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讨论才确定下来的。因而它的推行,必然成为整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一环。
厂长负责制符合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我们所以要用厂长负责制代替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目的是为了克服原来企业领导体制的那些缺点,强化厂长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企业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正如《决定》指出的那样:“现代企业分工细密,生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技术要求严格,协作关系复杂,必须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生产指挥和经营管理系统。只有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才能适应这种要求。”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点并不清醒。这也许同我们原来是一个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许多同志对现代化生产缺乏认识有关。因此,我们在推行厂长负责制的时候,一定要向干部和职工讲清楚:要讲究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指挥,就得实行厂长负责制。
从许多试点单位的情况来看,厂长负责制有许多优点:(1)能够理顺企业内部党委、行政厂长、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关系,明确划分三者的职责和权限,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各方面工作都抓起来;(2)实现厂长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全权负责,使责任制在领导体制上得到落实,做到指挥灵、决策快、办事效率高、经济效益好;(3)使企业党委从抓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转到真正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上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4)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层层“组阁”,为精减机构、启用大批开拓性人才、造就一支新型的企业管理干部队伍创造了条件。这一切都使企业素质提高了,活力增强了。从长远来看,实行厂长负责制,对于加快企业改革步伐,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路子来,必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实行厂长负责制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加强民主管理
实行厂长负责制是为了使厂长有权对企业生产和管理统一指挥,它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改善党的领导。在企业中,党的领导并不表现为对群众发号施令,也不是企业中各级党组织直接指挥行政工作,而是用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去影响群众,教育群众。就企业的党组织来说,它的任务主要是保证和监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加强企业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讲过很多。他说:“一个工厂的党委,总必须保证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成本方面完成计划;保证技术先进、管理先进、管理民主;保证所有管理人员有职有权,能够有效率、有纪律地工作;保证全体职工享受民主权利和合理的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保证能够培养、选拔和选举优秀人才,不管是党员非党员,凡是能干的人就要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能够保证这些,就是党的领导有效,党的领导得力。”(《邓小平文选》第235页)所以,发挥保证和监督作用,就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包揽一切,以党代政,党政不分,恰恰是削弱了党在企业中的领导作用。
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同时,还必须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厂长负责制当然要树立厂长的权威,突出厂长的作用。但是厂长在工作中也要注意依靠党,依靠群众,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对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重大问题,厂长有责任向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作报告,听取意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职工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企业的主人。他们的这种地位,也要从我们的企业领导制度上体现出来。这就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加强民主管理,不但同推行厂长负责制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在许多实行了厂长负责制的地方,为了加强民主管理,正在试行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某些机构的合一,工会委员会处理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使企业形成了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工会组织为主体、责权统一的职工民主管理体系。这种做法应予肯定。
厂长负责制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任何制度都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厂长负责制也不例外。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推行厂长负责制的时间还比较短,实践中必然会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另一方面,厂长负责制只是企业领导体制中一项基本制度,还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与之相配套,相配合。这些制度都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特别是由于我们国家这么大,各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在推行厂长负责制时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也不会一样,必须从实际出发。例如根据国内外一些企业的经验,由于现代化生产十分复杂,市场情况千变万化,而厂长、经理即使是一个能干的企业家,他也不可能什么都懂,样样内行;在这种情况下,在厂长、经理成为生产经营、行政工作的决策者和指挥者之后,如何保证决策的正确,体现领导者个人意志与集体智慧的结合,非常需要一个参谋机构或咨询机构,如一些人所说的智囊团。这种机构一般由懂技术、懂业务的人组成。这种机构在大企业和小企业可能大不一样。怎样设立这样的机构,也有一系列问题要研究。还有,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厂长的任期、奖惩如何确定,要不要搞任期目标制,也都要一步一步地具体化。研究这些问题都是为了搞好厂长负责制,使它进一步完善、健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而不是走回头路。在企业领导体制上,坚持改革,就是要坚定地推行厂长负责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