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科学的硕果——访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7
第6版()
专栏:巴西通讯

科学的硕果
——访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
本报记者 兰才基 吴志华
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是既从事基础研究,又注重技术开发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最近,记者访问了这家公司设在巴西利亚的总部和它的三个研究中心,看到了巴西在研究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个公司成立于1973年,由巴西农业部领导,但独立进行经营。全公司近八千名职工中,具有大学毕业以上水平的研究人员一千六百多名,实验工作人员四千二百多名。公司下属的三十九个研究机构大致分三类:专门研究某种作物或动物,培育良种和推广新技术;第二类从事地区资源研究,帮助农民解决农牧业生产相结合的问题;还有一类进行专项技术研究。
这些研究机构虽然门类很多,分布各地,但它们之间的联系紧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参观的种子库,就是以收藏种子为主、为各个中心提供种子研究资料的基地。全国各研究中心培育试验成功的新品种的种子都往这里输送,种子库的人员直接采集来的物种标本以及从世界各国引进的良种也在这里储存。各式各样的种子经过一番科学处理以后分门别类存入仓库,并编写完整的资料输入电脑,随时可以为其它研究单位提供。这样,在全国范围内组成了一个种子资料的网络,对农业科研起着重要作用。
在种子库,我们观看了处理种子的清洗、精选、检验、消毒等工序,然后去参观储存植物种子的仓库。在一间间隔热隔湿的大仓库里,千万种种子按类别和存放年限一小包一小包地放在铁架上,整齐有序。这些种子大多是籽粒,也有不少是根茎、纤维组织或胚芽。种子库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仓库的储存能力是五十万种,现在已有三万多种。温度最低的植物种子仓库是零下十八摄氏度,最长的库存年限可达到一百年。目前,他们特别重视对濒临灭绝的物种资源的保护和收集,并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国种子的资源的交流。
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的专家们在过去十二年内已经创造了六百多项适合于巴西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牧业新技术。其中最突出的,要数大豆的种植。在传统观念上,大豆作物只适宜种植在地球纬度二十度以上的凉爽气候地区,但巴西农学家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培育出许多适宜在靠近赤道地区生长的大豆新品种,使这种作物在巴西广阔的稀树草原和东北部干旱地区茁壮成长。巴西大豆种植业只有二十多年历史,1970年产量只有一百五十万吨,现在已增到一千五百万吨以上,成为世界上名列第二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这家公司的土壤微生物学家还试验成功了对大豆根瘤菌的实际应用,节省了大量化肥;农药学家研制成功了利用大豆作物上的一种毛虫浸泡的液体作为“天然杀虫剂”,用以替代农药。这些科研成果的推广,使巴西大豆种植成本大大降低,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能力。去年,巴西大豆、豆油及大豆制成品的出口值达十五亿美元,在全国农产品的出口中仅次于咖啡而居第二位。
在蔬菜研究中心,我们看到许多年轻的科学家在进行种子培育、抗病虫害、灌溉、食品营养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他们总共培育出了一百多个蔬菜新品种,特别是一些“大众菜”如土豆、西红柿、扁豆、胡萝卜等良种培育成功以后,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有很大提高,减少了巴西蔬菜和菜种的进口量,每年可以节约外汇近三千万美元。这里也是培养农艺师和推广新技术的场所,经常吸收各地的大学师生和蔬菜专业人员来学习进修。设备先进的实验室、面积广阔的试验田以及资料齐全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为培训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进修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