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面向人民 日趋多样——一九八五年我国故事片创作简略回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7
第7版()
专栏:

面向人民 日趋多样
——一九八五年我国故事片创作简略回顾
仲呈祥
坚持改革的1985年,我国电影战线新摄制故事片一百二十多部。电影艺术的发展,量固然是一大标志,但关键在质。而质的核心内容,则是影片总体在审美意识上符合历史潮流的发展。纵观1985年我国银幕的审美思潮,是在随着时代潮流的步伐前进的。虽然也难免泥沙俱下,夹带些一时势头颇为不小的诸如离奇低能的武打、胡编乱造的侦破以及庸俗无聊的恋情之类的泡沫,但毕竟已经和正在被奔腾的时代洪流所扬弃;而这一年的优秀影片所体现的审美主流,显示了更加面向人民、着意久远、日趋多样的可喜现象。
1985年的银幕形象和审美主潮,在更好面向人民方面所作的新的拓展,首先表现在多视角地深沉地再现人民群众亲身参加的伟大现实变革。如果说,前几年我们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反映改革生活的促人向上的好影片,如《血总是热的》、《不该发生的故事》、《最后的选择》等,但审美角度大都是正面切入,总显得较为单一。1985年则不同了。银幕上不仅先后出现了《代理市长》、《瀚海潮》、《咱们的退伍兵》等大气磅礴的正面表现改革者的洋溢着阳刚之美的影片;而且出现了象《相思女子客店》这样的从新的角度以小见大,揭示出改革的艰巨性和人自身的观念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的影片,象《野山》这样朴实自然地透过两户农家心灵演变轨迹来深刻展示变革力量的作品,象《流浪汉与天鹅》这样充满诗情画意地讴歌改革焕发出普通农民的惊人创造潜力的喜剧影片,象《迷人的乐队》这样的通过一支农民管乐队成长的故事,着力表现变革潮流激荡下农民群众致富后在精神生活领域里的追求的轻喜剧电影……所有这些,都表明电影艺术家们的视野已更加广阔,艺术表现形式已更加多样。其次,1985年的银幕上,不仅继续活跃着象肖子云(《代理市长》)、赵书信、李任重(《黑炮事件》)和区老枢(《绝响》)等多姿多采的知识分子形象,而且塑造出一批在变革中激流勇进的新型农民形象。在这里,有宁可个人经济受损、对象告吹,也要坚持发扬革命军人优良传统和共产党员模范作用,组织乡亲们共同致富的退伍兵方二虎(《咱们的退伍兵》);有机智豁达,带领富裕的乡亲追求精神文明的村委会主任兼管乐队队长辛天喜(《迷人的乐队》);有勇于向旧的传统习惯意识宣战,做改革洪流的“弄潮儿”的观音姐(《相思女子客店》);有实行责任制后重归故里,在承包鱼塘中显露了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流浪汉“抹桌儿”(《流浪汉与天鹅》);还有在变革现实中对人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开始发生变化的禾禾和桂兰(《野山》)。银幕上闪烁着新的光彩的农民群象的涌现,雄辩地证明了越来越多的电影艺术家与亿万农民心心相印,深情地把镜头对准广袤农村中富于魅力的历史主人,去悉心发现他们的美,热情表现他们的美。
1985年银幕审美主潮面向人民,服务于人民,不是止于狭隘的功利主义,而是着意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久远大计。这一年银幕上描写改革生活的成功之作,已不再就事论事地运用表层情节展示矛盾,浮于再现某项工程设施、某桩人事更迭、某件产品试制的艰难过程,也不再局限于生产工具和管理体制的变革,而是深入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构成的整体生活形态中进行审视,把镜头对准变革中的“人心”,着意在人的观念更新和心态调整方面,使影片富于更为深刻的内涵,从而更宏观地反映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如果说,《咱们的退伍兵》和《迷人的乐队》正是以其敏锐的审美发现,为新时期银幕画廊增添了方二虎和辛天喜这样的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把高度的精神文明当作自觉的追求的农村新人形象,因而格外引人瞩目;那么,《相思女子客店》和《黑炮事件》则是超越了对“办店”和“事件”进程的一般再现,穿透到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层进行开掘。这些影片不仅能使观众从银幕上触到时代强劲的脉搏,目睹变革艰难起飞的情状,而且能帮助观众认清历史前进的航向,悟出如何调整自身精神状态的宝贵启示。
1985年的我国银幕,还出现了《绝响》、《良家妇女》、《秦川情》等反映民族文化的、雅俗共赏的影片。这几部影片的编导,不是以猎奇或一种封闭的观念来描写地域文化和风俗民情,而是在影片中关注着那块地域里繁衍生息的人民的历史与现状。这种面向人民、着意久远的审美意识和追求,是值得我们称道的。
我国故事片的样式,历来比较单调,一向以严肃的正剧居多,而审美风格也不够多样。但人民的审美需求却是多样的。他们厌恶重复雷同,呼唤电影形态的多样化。要面向人民在伟大变革中异常丰富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人际关系,要着意于建设精神文明的久远大计,每一部影片就都应有新的美的发现,都应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形式。1985年人民的电影艺术家们的审美追求也表现在顺应人民对电影形态多样化的呼唤上。就电影片种而言,我们不只有严肃的正剧,而且有了数量可观的喜剧、轻喜剧和悲剧,以及象《小巷名流》这样的讽刺幽默剧,同时还拍了一批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武术片、惊险片、音乐片和歌舞片。就电影结构而言,我们不只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化影片,而且有象《少年犯》这样的纪实性佳作,还有如《青春祭》式散文化电影。就创作方法而言,我们不仅有《咱们的退伍兵》等大量坚持革命现实主义深化的影片,也有同时兼容浪漫的、象征的、写意的等多种创作方式的电影。总之,银幕上的各种探求如满天星斗,电影正在走向开放的多样化的繁花似锦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