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讲党性 顾大局 守纪律 北京军区一批编余干部做出新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8
第4版()
专栏:

讲党性 顾大局 守纪律
北京军区一批编余干部做出新贡献
本报讯 北京军区一批从各级岗位上退下来的编余干部,由于工作、学习成绩出色,为部队建设做出新贡献,受到表彰。其中四百五十人立功,二千二百一十三人受奖,二百八十人被评为精神文明、遵纪守法、科学攻关等各类标兵。
去年夏天,北京军区在落实中央军委关于部队精简整编方案中,有几万名干部编余。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这些干部需要两至三年才能分期分批安置完毕。这些干部从现职岗位退下来后,绝大多数能听从组织安排,积极参加临时性工作和学习,但是有少数同志不能正确对待“编余”,认为是“低人一等”,对组织安排的各种学习或临时性工作兴趣不大;有的急于离队,找熟人、托门子,想找个“理想”岗位早报到。针对这些情况,北京军区党委提出,各级领导要本着“向军委高度负责;为部队长远建设高度负责;对干部本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搞好编余干部的思想教育、专业培训和妥善安置工作。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杨白冰和其他领导同志分别率领工作组深入各部队调查研究,探讨编余干部培训、管理和安置的办法;对搞好编余干部的整党学习、发挥专长、调整交流,以及生活福利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单位的编余干部建立起党支部、党小组,成立了连、排、班,很快出现了井然有序的局面。
半年多来,部队各级党委和机关认真组织编余干部参加了整党学习,联系思想实际,深入进行了“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教育,引导大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正确对待个人进退走留。他们还邀请南疆作战的英雄作报告、请地方企业改革先进人物和当地转业军人讲经济建设发展形势,有效地激励了大家的斗志和献身祖国四化建设的决心。有的同志说:工作有在职、编余之分,党员无编内编外之别。编余和转业只是革命征途中岗位的转换,我们一定要经得起考验。原来想靠拉关系找工作的同志也自觉树新风,扎扎实实学本领。不少同志还联合向部队全体编余干部发出倡议:做到思想上不忘是共产党员,工作上不忘是国家干部,作风上不忘是革命军人,留队一天发一天光,献一分热。这样一来,编余干部自动开展起“我要写好最后一页从戎史”和为军旗增光的活动。他们处处关心部队建设,积极给领导班子提建议,当参谋;有的在安排的临时工作岗位上大胆负责,埋头苦干,出色地完成任务;有的在培训班里刻苦钻研科学文化与专业技术,为参加经济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一些专业技术干部转入编余之后,一心扑在科研或专业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的革新成果。某集团军“大功团”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多次把红旗插上敌占城堡,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和荣获“能攻善守、英勇顽强”奖旗。百余名编余干部在整党中回顾了本团的光荣历史,斗志高昂地联合向团党委递交决心书:我们要学习老前辈,发扬好作风,不当局外人,为四化建设做贡献。
为了把编余干部培养成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北京军区各单位从去年的生产收益中拨出近百万元作为“智力投资”,为编余干部举办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党务政工、司法文秘等多种专业的六十多个培训班和函大、电大、高考自学等各种分校,从军内外聘请名师专家授课,数千名编余干部在这里孜孜不倦地学习。对一些学习期满的干部,则组织他们到地方代职见习,了解地方工作规律,掌握地方工作本领,为转业后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叶旭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