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为创造者创造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9
第3版()
专栏:

为创造者创造条件
本报评论员
追求事业的成就,以报效祖国,不求个人闻达,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今天本报报道的火箭制导专家宗绍录,就是出色的一位。借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他象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
身居陋室而心驰太空。读宗绍录的事迹,这一点是很感人的。一家三代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他效力的航天事业却浩渺无垠。对此他有个解释:“空间”虽小却赢得了“时间”。时间对他太宝贵了。他不愿为房子、为桌子奔忙,对祖国的航天事业,他却废寝忘食,尽自己所有。
对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是理解。有了理解,就会尽力为他们献身的事业创造条件。现在许多知识分子感到时间紧迫,人生短暂。时间对于干事业的人,是创造,是成果,是贡献。特别是中、老年知识分子,痛惜流逝的年华,要抓紧今天弥补昨天,恨不得一天当两天、一年当两年用,实在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得失荣辱。象宗绍录,按说他作出这样大的贡献,可以“索取”了,可以歇一歇了,但是,“灵台无计逃神矢”,伟大事业、历史使命落到肩上,他就要争分夺秒地拚搏,一如既往。
现在,落实知识分子的政策,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事业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不要使他们分散精力,浪费时间。干事的人都是忙人,知识分子往往又很“清高”,实在不愿为工作之外的事情求爷爷、告奶奶,就是争取入党,也主要是在行动上争取,并不表现为今天找你汇报思想,明天找他征求意见。这是他们的特点。作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不能因为人家不说不叫,不争不闹,就不管不问。个人风格是个人风格,组织关怀是组织关怀,这是两回事。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就提出,要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并表示他愿当大家的后勤部长。这些话,说到了知识分子的心里。让我们看看自己的周围,看看创造者还有哪些困难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