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让古老的皮革行业更有生命力 国内外皮革制品消费呈增长趋势。要抓住皮革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时机,采取措施尽快提高我国制革、制件的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9
第5版()
专栏:经济信息

让古老的皮革行业更有生命力
国内外皮革制品消费呈增长趋势。要抓住皮革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时机,采取措施尽快提高我国制革、制件的水平
本报记者 乔雪松
皮革加工是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行业。在工业发达国家,尽管人造革、合成革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天然皮革制品仍以高雅、舒适、保暖、排湿、透气、风格多样等优点吸引着人们。据有关资料,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皮革零点七平方米、皮鞋两双,分别高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水平的二倍和五倍。美国每年进口四亿双皮鞋,联邦德国1984年进口六百万件皮衣、皮裤、皮裙。皮革消费水平已成为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我国的皮革消费近几年也呈上升的趋势。大中城市的中青年冬季和春秋两季普遍穿皮鞋。适应穿时装和西装的需要,女青年往往要购置五六双色泽不同、款式各异的皮鞋。去年冬天,七八十元的高筒靴、一二百元的皮上衣十分抢手。不少地区的农民也把皮鞋作为进城、串亲戚、结婚的必备品。1978年以来,我国皮鞋产量平均每年以一千多万双的速度递增,但由于人口多基数大,1985年人均消费皮鞋仅零点一九三双,不仅低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水平。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皮衣供不应求,皮裤、皮裙可望流行,皮鞋产销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皮革工业面临非常广阔的市场。发达国家虽然皮革制品消费量在增长,但由于制革工业有一定污染,制鞋、制件属密集型劳动,皮革工业却在萎缩,并逐步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我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有充足的劳动力,特别是有可望开发的资源条件,只要切实重视提高皮革工业的水平,在国内外市场是大有可为的。有关部门认为,“七五”期间应做好几件事:
一、成立专业公司,实行行业管理。我国五十年代有皮革局,六十年代有皮革公司,七十年代后变成皮革处,疲于应付行政事务。现在,工业用皮件,农业用车马轭具,军用装备和日常消费的皮衣、皮鞋、皮箱包、皮手套等,都在轻工厂生产,全国还保留着二十五个省公司,行业整齐,有条件恢复全国性的皮革公司,以利于全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协作配套。
二、进行企业调整,集中制革,分散制件。我国年制革能力为四千至五千万张(折合牛皮),县以上制革厂五百多家,其中80%是年制革十万张以下的小厂,近年来原料皮产地又建了许多小皮坊,造成经过技术改造的大厂吃不饱,而小厂制革质量差,消耗大,成本高,污染严重,资源不能合理利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合并现有制革厂,限制小皮坊的发展,集中制革,分散加工制品,以适应市场需要。
三、加速科技攻关,重视成果转让。皮革工业“七五”技术攻关的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水牛皮、猪皮和低质羊皮鞣制美化成时尚的鞋面革、服装革、包件革、家具革,如何改善皮鞋的结构、性能以及使部件标准化、系列化、装配化。轻工业部准备重点上皮化工厂和皮鞋材料厂。现在承担主要攻关项目的轻工业部皮革所条件较差,难以开展工作。同时“六五”期间完成的攻关项目也有待推广和转让。
四、工贸结合,技贸结合,进出口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的建议提出:“在出口商品的构成方面,从长远来说,必须逐步实现两个转变:一个是由主要出口原料性的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转变,一个是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转变。”这样既可以给国家上缴税利,容纳较多的劳动力,还可以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多创外汇。现在我国皮制品出口额已占轻工业出口创汇的第五位,但绝对数量并不大。外贸部门和轻工部门应共同协商,逐步变原料皮出口为制品出口。在近期进口牛皮、出口羊皮的情况下,尽可能换回国内急需的技术,国家对进口牛皮的分配也应优先满足出口换汇多的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加速振兴皮革工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