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提高皮革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 坚持技术改造 发展横向联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9
第5版()
专栏:经济信息

提高皮革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
坚持技术改造 发展横向联合
计心文
我国皮革工业每年需要相当数量的财政补贴,实现税利、全员劳动生产率、百元产值资金占用等项指标,都远低于其它行业。
皮革工业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是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目前大部分仍是手工操作。上海是皮革工业的重要基地,但设备大多是三四十年代的,机械化程度只在35%左右。猪皮开剥国外已采用剥皮机,而我国则以手工为主,刀伤破洞甚多,每张猪皮所得面积不到国外的60%。我国的皮革专用化工材料品种和质量都远不如国外,加上鞣革、制革的工艺落后,严重影响了我国皮革制品的质量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改变皮革工业落后状况,首先应坚持走技术改造的道路。如果能提高现有企业的机械化程度和工艺水平,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可进一步提高,不再建新厂也能满足消费增长的需要。进行技术改造,首先是对旧设备加以改进,如上海永新制革厂进行以剖代磨的工艺改革以后,可把一张猪皮制成两张,得革率提高90%以上。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虽然投资较多,但见效快。在引进的同时,应努力消化吸收,并大胆创新,加快提高我国自己皮革加工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
其次,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1、生产基地与原料产地联合。由生产基地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原料产地制革,供应生产基地加工制品,这样既使生产基地有了稳定的材料来源,又有利于原料产地的经济发展和原料加工的综合利用。2、先进企业和落后企业联合。一些大城市的皮革制品厂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在互利的原则下,由先进企业向落后企业传授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落后企业的发展。3、科研设计单位与生产单位联合。生产单位应及时向科研设计单位提供信息,有关科研设计单位则应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积极研制先进的制革、加工机械和皮革专用化工材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