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国内皮革资源有潜力 关键是采取扶持措施,搞好部门间的协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19
第5版()
专栏:经济信息

国内皮革资源有潜力
关键是采取扶持措施,搞好部门间的协调
皮革资源是发展皮革工业的基础。我国皮革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数量不足,品种构成也不理想。
国外制革原料主要是黄牛皮。我国存栏的八千万头牛中,黄牛占四分之三,并且多是役牛。役牛淘汰后宰杀,每年剥皮三百万至五百万张,多有鞭痕、虻眼和剥皮刀伤,成革质量受到影响。猪皮资源比较丰富,年宰猪二亿多头,剥皮五千万至八千万张,数量居世界第一。其中一些猪种的皮质属上乘,然而鞣制工艺不过关,还不足以替代牛皮。羊皮每年开剥三千万张,其中“汉口路”、“四川路”山羊板皮是国际上公认的优质皮革原料,但主要供出口。因此,资源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皮革工业的发展和国内的消费水平。
畜产品价格放开后,1985年牛和猪的存栏数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8%,养羊业也开始出现稳定的趋势。今后几年,我国皮革资源状况将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努力。
应该看到,目前牛的增长仍限于役牛,而不是肉、乳、皮兼用的商品牛。我国农区、半农区养牛数占总数的70%,随着农村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果有关部门共同扶持,疏通渠道,商品牛的发展是有可能的。猪皮资源,虽然近两年生猪出栏数在增加,但一些省市的政策性补贴减少,猪皮开剥数量明显下降,应当引起重视。“七五”期间国家将建立一百五十个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国瘦肉型猪将达七千万头,可提供最好的猪皮革原料,开剥工作不可忽视。羊皮有一定数量的生皮出口,去年价格放开后,由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致使收购价格上涨,造成轻工生产厂停产,外贸出口单位高亏,因而需要加强管理。从长远看,山东、河南等地的槐山羊、青山羊当年产双羔或两年产三羔,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只要价格对农民有吸引力,发展板皮资源大有潜力。
我国有八亿农民,五大牧区。开发皮革资源,关键在贯彻扶持政策,轻工和外贸部门需确定合理的用皮比例,与原料皮产地互利互惠,地方财政应继续扶持猪皮开剥,商业部门要积极收购国家急需的牛、羊皮,这样才能使资源得到较快的开发。
肖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