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轰动北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0
第5版()
专栏:科学园地

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轰动北美
中国科学技术馆 祝一新
1982年,中国科协应邀前往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举办
“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展出盛况空前,观众达一百一十多万人次,创造了该中心建馆以来的最高纪录,一时轰动了北美。美国及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馆,也纷纷发出邀请。
四年来,“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在北美一些大城市相继展出,从而掀起一次又一次的“中国热”。在美国的西雅图展出时,参观人数超过了全市人口数,新闻报道八百多篇。人们称这个展览为“中国——七千年的发现”,认为观看中国的展览是莫大的荣幸。
“中国人具有难以置信的创造力”
这个展览在展品的选择和陈列的设计上,注意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展出的内容分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天文、陶瓷、青铜冶铸、建筑、中医中药、纺织刺绣、古制机械和传统手工艺等十二个部分,展品上千件。
许多观众在参观展览后惊呼:“中国人似乎发明了一切”。有的说:“从来不知道中国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这个展览是学习中国历史的好地方。”
《麦克莱恩》杂志写道:“许多孤陋寡闻的西方人很可能会对古代的中国人首先制造的种种第一个工艺品感到吃惊。”“有充分证据表明是中国先观测到哈雷彗星,且比哈雷本人早发现两千多年。”“当欧洲的士兵还依靠石弩和弓箭作战时,中国的武士已用两级火箭和毒烟手榴弹来打败敌人了。”
中国的古建筑木结构技术也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人们对一根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约七千年前的榫卯木构件原物极感兴趣;对天津蓟县的独乐寺观音阁历经千年,经受二十三次地震仍安然无恙感到震惊。一位建筑师说:“我研究亭庙的建筑原理多年,但观察这次展出的建筑模型远胜于读文章给予我的启示。”展览陈设的件件展品都吸引着观众,认为“中国人具有难以置信的创造力。中国有七千年的悠久历史,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艺术家使七千年历史再现”
展览采用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展出形式,观众不仅可看展品,而且对有的展品可亲
自动手试一试。更使观众感兴趣的,是青铜冶铸、造纸、织锦、刺绣、面塑、木板水印、陶瓷、建筑等。从国内请来的艺术家和技师们仿照各项产品古代生产程序进行的现场表演吸引着观众。高大的四川蜀锦机是由汉代的斜织机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而成的,织锦时一人坐在三米高的织机顶部花楼上按图案提综线,一人坐在下部机架上脚踩踏竿投掷梭子。当他们在锦面上织出方圆绮错、极妙奇穷的花纹时,观众惊叹不已,认为“这是从未见过的最精细的技术流程,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各项表演都受到观众的喜爱。《西雅图晨报》在题为《中国艺术家的生动表演》一文中写道:通过艺术家的表演,将造纸、印刷等古代文明艺术上的成就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了。“中国艺术家使七千年历史再现。它展现了这些发明对于人类进步的推动作用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感到自豪
展览在哪个城市展出,那里的华侨和华裔就奔走相告,有的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有的华人团体安排人力物力为展览服务。一位年近七十的华裔老太太带着孙子前来参观,当听说泥塑用的土是国内带来的,就含着眼泪抓了一把告诉孙子说:“这是我们祖国带来的土,把它带回去供起来。”许多侨胞说:你们的展览给我们带来了荣幸,我们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感到自豪。
加深了解 增进友谊
在北美,很多人对中国是不太了解的,以至于把中国过去的许多发明错认为是日本或其他国家的。看了展览后才知道中国在几千年前就有许多推动历史前进的发明创造。普遍反映:这个展览能够提供没有条件去中国的人具体了解中国的机会。
《博物馆》杂志载文称:“虽然单靠一次展览不可能消除西方对中国根深蒂固的虚构之见,但这一展览能排除对这个与我们十分不同的伟大而古老文明国家的偏见,在纠正误解上确实起了不小作用。”芝加哥一位观众说:我们高兴看到中国文化扩展到西方,你们有如此了不起的财富,应该让全世界人民知道。
各地的政界人物及社会名流学者都积极支持展览工作,认为该展览为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榜样。在美国展出时,有的州长认为这个展览促进了人们对中国科学技术的认识,也将有助于加深美中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北美日报》指出:这个展览之所以受到热烈欢迎,是因为全世界的科学技术与古代科技是一脉相承的,尤其现代许多科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科技,了解世界科技史可从这个展览中找到答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