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贾祖璋与科普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0
第8版()
专栏:文苑轶话

贾祖璋与科普创作
任凤生
贾祖璋先生是我国科普创作的老前辈,早在二三十年代,他就进行了科学小品文的写作。
他自幼热爱大自然,热爱动植物。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经常借阅各种生物学书籍,毕业时,还借了日本神谷辰三郎著的《显花植物分类学》,携回家中阅读,并动手翻译其中的第二章《植物分类沿革》,1921年春节前后发表在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专栏上。
1924年,贾祖璋报考上海商务印书馆,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在印刷新模型标本部当制作动植物标本的工人和检定员。由于接触的实物比较多,尤其是鸟类标本,于是他写成了《中国产鸟类报告》等几篇文章,1926年发表在周建人主编的《自然界》杂志上。这些文章都还是论文式的,不属科普创作范畴。
同时,贾祖璋翻阅多种书籍,查证出关于杜鹃鸟的四十二个别名。在这基础上,引用古代有关诗文,从现代科学知识的角度给以解释,创作了《杜鹃》这篇作品,于1927年发表在胡愈之主办的《东方杂志》上。这是一篇没有正式命名的“科学小品”,开创了我国科普创作的一种新体例。
直到1934年9月,贾祖璋在浙江一师时候的日文辅导老师陈望道先生,在上海创办《太白》半月刊。创刊号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栏目,发表了四篇科学小品文:周建人的《白果树》、贾祖璋的《萤火虫》、顾均正的《昨天在哪里》、刘薰宇的《白昼见鬼》。此外,还刊登一篇论文,是柳湜的《论科学小品文》。这样,《太白》创刊号在我国第一次正式公开打出了“科学小品文”的旗帜。从此,科学小品文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发展起来。贾祖璋此后陆续写成了《水仙》、《蚕》、《蟹》、《雉》等作品,并于1936年结集为《生物素描》,由开明书店出版,这是他的第一本科学小品文的选集。在此以前,他写的有关鸟类的部分文章,也集成一集,由他的老师夏丐尊先生,拟定书名为《鸟与文学》,1931年就由开明书店印行了。夏丐尊在序言中说,过去读小泉八云那本有名的《虫的文学》,很感兴趣,现在读这本《鸟与文学》,“有许多地方,令我记起读《虫的文学》的印象来”。
二三十年代我国科普创作还刚刚起步。贾祖璋先生的第一篇作品,或第一部著作,都是我国最早的科普创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