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1
第1版()
专栏: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
本报评论员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我国的职称评定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从今年起,这项改革将在全国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
这是全国一千四百万知识分子盼望已久的好消息。但是,有一些同志对这项改革的目的、意义不够理解,简单地认为这是恢复职称评定工作,要“开闸”了。这是一种误解。
自1978年恢复评定技术职称,到1983年暂停评定为止,全国共有五百九十五万人获得各类技术职称。评定职称对于促进人才的成长,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增强科技人员在四化建设中的责任感与进取精神,稳定科技队伍,发现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等,都起了良好作用。
但是,实践表明,职称评定制度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我国的职称评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职称既具备称号的性质,又有职务的因素。作为称号,评定职称不能受数量限制,凡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获得,一旦授予,终身享有,它与责任分离;作为职务,又要求与责任相联系,有一定数额限制,有一定的任期。这种矛盾的情况给实际工作带来困难。
过去的职称评定制度同当前的形势已经很不相适应。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要求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制度也作相应的改革。比如,我们要实行岗位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革除“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等弊端,职称制度就很难体现责、权、利的统一。又比如,现在党和政府的干部都要取消终身制,在专业技术干部中再保留一旦授予、终身享有的具有职务因素的职称显然也不适宜了。由此看来,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开闸”问题,而是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根本目的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尤其是使中青年专业科技人员充分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这几年,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我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四化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方面人才积压、一方面人才奇缺的现象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有的地方缺乏学科带头人和合格的教师,有的地方教授却过于集中而难以施展才干。不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和分布,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大踏步前进。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能更好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于职称,它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工作岗位,有明确的责任、适度的限额比例和一定的任期。担任一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程度的、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才能。人才过于密集、胜任职务者超过限额的单位可以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才到别的单位和部门去任职。这样,就能使一切专业技术人才都找到与他们的知识、才能、兴趣和客观需要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使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有用武之地。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项基础建设。目前,我国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一定要充分把握这个有利时机,加强领导,统一指挥,着手革除历史上形成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上的各种弊端。打破那种禁锢人才、一潭死水的局面,逐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