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老典型的新招数——广东体坛巡礼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3
第3版()
专栏:体育

老典型的新招数
——广东体坛巡礼之二
《南方日报》记者 王政富 本报记者 黄振中
春日融融,木棉盛开,跨入东莞市体委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绿树环抱的游泳池。池边,教练正带着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做陆上训练。站在一旁的体委主任余克说,这样的游泳池在下面集镇和乡村都有。市领导关心培养后备力量,对建游泳池,只要具备条件的都开绿灯,希望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
东莞是全国有名的举重之乡和游泳之乡,对于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苗子,确实下了功夫,而且卓有成效。广东省举重队二十九名运动员中,东莞市石龙镇输送的就有十二名,占总数的五分之二。这些苗子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潜力很大,有的进省队时已达到运动健将标准。
东莞市经过几年的努力,摸索到不少选材经验。他们采取了三种适合于本地特点的选材方式:一是在小学新生报名入校时,按个子高矮排队,让会水的儿童从池里游过去。凡身体条件和水感好的都编到游泳班学习。校长专门委派责任心强、水平高的老师当班主任,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二是教练迈开双脚,跑遍全市去选材。过去有人埋怨东莞人个子矮,后来到边远地区一找,发现身材高大、条件好的苗子并不少。如去年打破成年女子二百米蝶泳全国纪录的莫婉兰就是在道滘区一所学校发现的。三是给体育教师上选材课,培养“淘金者”,让全市体育教师肩起选材重任。过去靠几个教练的眼睛,漏掉了不少好苗,现在由几双眼睛增加到几十双、几百双,众眼识良材。各区、乡对发现新苗的老师还给予适当的奖励。
东莞市原先是个县,教练大都是土生土长,掌握体育科学知识越发显得重要。他们上省城去看外国先进训练录像,钻图书馆查找国外训练新手段,到外地观摩大型比赛,学习新技术、新动作;邀请著名教练前来讲课。知识的更新,带来科学的训练。他们对青少年运动员倍加爱护,从早、从小、从细、从严进行训练;同时逐渐增大运动量和强度。
在技术训练的同时,教练们抓紧队员的思想教育,培养运动员从小有理想,守纪律,能吃苦,不畏难。举重队把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曾国强当作榜样,把升国旗、奏国歌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训练非常自觉。游泳队员冬天在蒙上塑料薄膜的游泳池里训练,水温低从不怯寒,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从不叫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