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以身作则和不耻下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3
第5版()
专栏:家庭教育

以身作则和不耻下问
北京二十二中学 萧尧望
不久前,我们收到一封毕业生给老师的来信,信中提到两件事,对我们很有启发。信中说:“老师,您让我谈谈父母是如何对我进行教育的,我想讲讲我小时候的两件事,或许对您和家长们有所启发。
“第一件事是我上初二时的一天中午,看到班内几个同学在操场的角落里偷偷地抽烟,好奇心趋使我也想尝尝抽烟的滋味。同学给我一只烟,我试着抽了几口,呛得难受。上课铃响了,我将剩下的半截烟随手塞进了裤兜。过了两天,母亲洗衣服时,发现了我裤兜里的烟丝。当天晚上,父母和我进行了长谈,他们从思想、心理、学习、生理等方面给我细致地分析了抽烟对青少年的危害,使我受到了教育。但真正使我震动并下决心改正抽烟错误的不完全是这些道理,而是父亲忽然郑重地宣布,他要戒掉已有二十年历史的抽烟劣习。父亲说:‘我搞文学创作主要靠晚上写作,二十年来,香烟已成了我工作中离不开的东西,我很清楚吸烟不好,几次想戒掉都没有戒成。发现你学抽烟,我很吃惊,冷静一分析,我有责任,要求你不吸烟,而我却离不开烟,这怎么能严格要求你呢?所以这次我下决心戒烟,为了你,为了我,为了学习和工作,咱们俩互相监督吧!’从此,家父真的不抽烟了,他工作时没烟抽的难受情景,您是可以想象的。母亲曾心疼地要求他熬不过时就抽上一支烟。父亲说:‘不能抽,说到就要做到,不能以身作则,如何教育孩子。’我佩服家父的毅力,他已坚持十年没吸烟了。他曾风趣地对我说:‘我现在心脏、血压基本正常,还要感谢你呢!’我从那次抽了几口烟后,无论在什么场合下,也没有再抽一口烟。
“另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高一年级您刚刚当我们班主任时的事。当时,母亲的单位正在进行年终评比,她要我帮助誊清一份总结,在抄写过程中我发现文中有多处应当用‘地’而错用成‘的’。我向母亲提出了‘批评’,她听后脸红了,辩解说:‘以前学的知识老不用,都忘了。’接着她问我应该怎么用这两个字?我就把老师多次讲过的‘的’与‘地’的不同用法讲了一遍,并把文中的错处改了过来。母亲高兴地说:‘以后我还要好好向咱们这个高中生学习呢!’晚上父亲又把我叫到他身边,问了我一个关于‘原子结构’的问题,因为他在自己写的一篇文章中牵涉到了这方面的知识。我把学到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详尽地讲给他听,还打了比方,举了实例,直到他完全弄明白。这一天,父母亲都得到了我的帮助,我感到很自豪,觉得这一天过得真有意义。因为第一,我学到的知识派上了用场;第二,我体验到了自己在家庭中受到的尊重;第三,我看到了父母不耻下问的虚心态度,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待人接物上,我都以‘虚怀若谷’做为座右铭,这也是我取得点滴成绩的一个原因。”
这封信告诉我们,这个毕业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所以有明显的效果,主要是做到了身教重于言教。他们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方法,而是在讲明道理、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主动承担责任,同时,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一定要做到,这样才能使对孩子的教育更具有说服力,也使孩子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无客观原因可找,只能从主观上找原因,从而加速认识的提高和错误的改正。
另外,家长不耻下问的虚心态度,具有更为明显的教育作用。首先,增强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孩子的知识能学以致用,无疑会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如信中所说,孩子体验到了在家庭中受到的尊重。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第三是“虚心使人进步”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进行了,这也是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个实例。因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不耻下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