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和平——时代的选择——访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3
第6版()
专栏:

和平——时代的选择
——访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教授
本报记者 陈特安 魏崴
在“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大会召开前夕,“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委员费孝通教授听说我们想采访他,便慨然应约。费老在他的书斋中接待了我们。这位饱经沧桑的耆宿,精神矍铄,谈锋甚健。
因为费老是闻名中外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所以我们请他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就维护世界和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和平,这是时代必然的选择、人类理智的选择。”追昔抚今,费老提纲挈领地说。他认为,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现代科技高度发达,并走向更加广阔领域的时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以疾风扫落叶之势,显示出一条人类必然要一同走向未来的道路。然而,也正是在我们这个发展着而又充满矛盾的时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然面临严重的战争威胁。因此,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在探讨怎样才能有效地保障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费老说,近几年来,他接触的国际同行不少,给他的印象是大家都在探求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平,这是人心所向,是时代和人类理智的选择,应该成为人类共同的意识,共同的理想。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应从这个高度认识这一理想的实现对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的迫切性和现实性,应该认识到自身对人类整体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进而身体而力行之。
费老指出,欲把人类的共同和平理想变为现实,坚持求同存异的思想方法,恪守“和平共处”的行为准则,是切实可行的途径。求同存异,就是在国与国之间求人类需要生存、发展、交往这些共同利益之同;存各国、各民族在政治、文化、习俗等不同利益之异。和平共处,是国家之间在不改变各自社会制度和利益的前提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以非军事形式解决彼此争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这一原则承认并且尊重各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既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也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和我国一样奉行这一准则,天下就可以比现在安宁得多。
费老还兴奋地谈到,邓小平主任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不仅和平解决了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而且体现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如果我们把它的某种含义引伸到国际关系中去,这种新构想无疑也有助于解决当前国际上存在的各种纠纷。人们可以从这一构想中得到启发。也可以这样说,它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为人类实现和平增加了一个具体可行的途径。
费老最后深情地说,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维护和平作为自己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全社会各阶层人民真正明确了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所在,坚信人类未来和全人类的和平努力密不可分,并且在行动中体现这种信念,共同起来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那么,实现稳定、持久和平的前景是光明的。
费老如此高龄还为人类和平操劳,正象挂在他客厅里一张墨宝所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样,他辛勤耕耘,其千里之志也不仅仅存在于脑中,而依然飘荡在他的足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