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新纳,瓦拉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3
第6版()
专栏:索马里通讯

“新纳,瓦拉拉”
本报记者 王荣久
3月21日上午,李先念主席乘坐的专机从埃及南部古城卢克索起飞,向南再次飞向赤道,飞向李主席亚非五国之行的第四站——友好的索马里民主共和国。当地时间下午五点十五分,专机在摩加迪沙机场着陆。索马里总统西亚德和其他党政领导人到机场热烈欢迎李主席。
机场周围站满载歌载舞的欢迎群众,许多少年儿童用中国话高呼欢迎口号。从机场到总统府六公里长的道路两旁站满欢迎的人群,“新纳,瓦拉拉。”(中国,兄弟)的欢呼声此伏彼起,欢迎场面热烈感人。西亚德总统说,许多人都是自发出来欢迎李主席的。西亚德总统为李主席在机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鸣礼炮二十一响。两名向李主席献花的儿童用中文对李主席说:“热烈欢迎您。”
索马里对中国人民来说,并不陌生。1964年已故周恩来总理访问索马里时,中国报纸曾用大量篇幅介绍索马里。此后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相互了解日益加深。西亚德总统也曾于1972年和1978年两次访华。中、索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位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象犀牛角一样伸进印度洋通向红海的航道,这里以盛产香料而闻名于世,人称“香角”。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于1417年到达木骨都朿,也就是现在的摩加迪沙。他称索马里有“异香兼异兽”。从此以后,两国来往不断。但是,在长期殖民统治下,索马里人民受尽磨难,中索之间的往来也中断了,但索马里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从未停止。十九世纪末叶和二十世纪初,索马里人民在民族英雄本·阿卜杜拉·哈桑的领导下,进行的反殖民主义斗争,在非洲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60年,索马里终于获得了新生。独立后的索马里立即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中、索友好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正如李主席在抵达摩加迪沙时说的:“中国和索马里之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中国十分珍视中、索友谊。”
记者遇到一位来自哈尔格萨的中年男人。他象老朋友一般与中国客人攀谈,不断地说:“新纳,瓦拉拉。”原来,他的家乡过去曾连年干旱,当地人都说:“谁能找到水,谁就能带来生命。”许多外国专家都认为那里不会有水源。如果真的找不到水,那里将变成一座死城。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索马里时,答应派中国水利专家去那里帮助找水源。中国专家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找到了水,城市得救了。他们把这水叫“索中友谊水”。
中索友谊是真诚的,是深入人心的。在李主席同西亚德总统的会谈中充分反映了这一点。两位领导人在亲切、诚挚、友好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充分地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广泛的一致。这是中索友好合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李主席参观摩加迪沙体育馆时,一位朋友对记者说:“中国帮助索马里建体育馆,建医院,修公路,打井找水。中国专家毫无保留地把技术都教给我们。我们心里明白,中国是我们的可靠朋友。”
访问中,李主席赞扬索马里人民在西亚德总统领导下,大力实行经济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去年,农业丰收,经济增长率达40%。
在摩加迪沙的主要大道上,矗立着民族英雄哈桑的塑像。他骑着战马,手擎战刀指向前方。索马里人民正在为实现英雄的遗愿而满怀信心地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