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一书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4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一书评介
宋则行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如何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计划管理,这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新课题。汪祥春、傅晓声主编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一书,试图以教材的形式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可贵的探索。
以往的有关国民经济计划的教材,几乎都是以中央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为模式,讨论在这种体制下如何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计划,而回避与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市场的存在及其对国民经济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必然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显然,这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实际,从而也解决不了在新情况下对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提出的新问题。这本书则力图摆脱旧教材的框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针对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研讨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中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在本书第一章,开宗明义明确提出计划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自觉利用市场机制,由社会(国家)按照预定的计划指导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持续地实现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这种社会经济制度。”本书除了把这个中心思想渗透到各有关章节外,还设立专章讨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例如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下放财权后预算外资金迅猛增加的特点,设置专章讨论社会总货币资金的协调平衡计划问题;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要自觉运用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的要求,设置专章讨论经济杠杆在计划经济中的作用,对如何自觉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生产和需求,引导企业实现国家计划的要求,分别作了分析,并论述了各种经济杠杆必须集中管理,综合运用,密切配合,以促进国家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贯彻《决定》的精神,抓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基本特征,论述国民经济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讨论新情况、新问题,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
其次,本书和以往同类的教材相比,在体系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一方面加强和充实了宏观计划及其内在联系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精简了同各个部门经济学相重复的编制部门计划方面的细节,使本书的体系显得更为紧凑和精练,突出了宏观经济的计划管理。本书在阐明计划经济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内涵、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和指标体系、国民经济计划方法等属于绪论的部分后,首先在第一章就论述了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制订问题,这是非常恰当的。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确定全局的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要采用的政策和措施,是统帅国民经济的各类具体计划的。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经济发展的全局。本章把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论述,提出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正确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而制订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于决策的科学化,这些都是颇有见地的分析。在提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制订之后,再以宏观计划为重点,分别论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其中对工农业生产和运输计划合并为一章论述,以免与各部门经济学科重复,都是比较合适的。
再次,本书吸取了国内外对国民经济管理有用的现代科学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新成果,这在国民经济计划方法一章中表现比较突出。本章论述了各种经济预测方法及其在计划工作中的运用;论述了作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方法的综合平衡法,特别是投入产出法在计划工作中的应用;论述了国民经济计划的优化方法,重点介绍了线性规划和投入产出优化模型在计划工作中的应用等等。所有这些都涉及到现代数学方法和经济计量学在计划工作中的运用问题。在计划工作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经济计量学方法,这是计划和管理现代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本章中重点介绍的各种新兴的国民经济计划方法,很多尚在探索、研究、实验的阶段,但为读者展示了国民经济计划管理这门学科的发展趋向。
本书的编写,贯彻了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反映了计划经济具有共性的一些有益经验,但更主要的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反映中国的经验,因而使这部教材具有中国的特色。由于在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计划管理,还处在探索和试验的阶段,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因而,这部教材也不可能是十分成熟的。如本书对如何制订国民经济计划的内容比较丰富,相比之下,对如何在新的条件下使之实施的内容就显得薄弱,希望这部教材随着计划管理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加以改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