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高缨剪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4
第8版()
专栏:文坛风景线

高缨剪影
曾伯炎
近两年来,高缨常在广汉、新都等几个改革最早的县里,游弋于沸热的生活浪潮,追踪时代脉动,却忘记了自己已不是蹲凉山写《达吉和她的父亲》那年龄,也不是几年前奔赴洪水灾区写报告文学《霞光》时的健壮了。可是,他很不满意自己过去的小说、散文作品,最近读他出版新诗《凝聚的雪花》时,给一位诗人坦率恳求批评的信,仍在渴望认识自己创作中跨出新步的障碍,于是,这种热切的追求以致经常弄得他心劳力疲而不自知。去年十一月,他为避免礼节性社交活动,悄悄住进德阳市一家简陋招待所,便紧张地进行采访活动,差点客死于旅次而不为人知!
我在德阳,乍闻他病危住院,还不相信,半月前,还见他同诗友谈笑风生地论诗论文,不久前,他主持流沙河诗歌朗诵会,还如歌如赋地祝福流沙河这条河,流在大地母亲胸怀唱出更悠美的歌呢。当我去德阳医院探望他,他刚脱险,却卧床在读书了,并感触颇深地谈起自己十三岁流亡来川曾露宿德阳的凄惨以及今天获得的温暖,因为他是在人们不知他是谁的情况下得到了抢救。
翌日,我在招待所,出乎意料,高缨竟出院来住招待所了。我说这不是过急了么?他摇摇头。我走进他卧室,桌上搁的一篇散文《深情的德阳》已脱稿,人民对作家的深情使高缨不用笔墨倾吐已难已了。这一天他都在房里,同邀请来的一位在“文革”中判过死刑的现任纪委书记谈心。晚饭后才出房,恰遇他的老相识郭活耕(农民企业家)来邀,病未愈又劳碌一天一夜,我以为他不会有精力了,谁知,这个五年内立誓在一千多万产值基础上夺取亿元产值的改革者,又吸引他兴致勃勃走入夜色,去这农民的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