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养兔业是我国农村副业中的“希望产业” 进一步发展国内兔肉市场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5
第3版()
专栏:

养兔业是我国农村副业中的“希望产业”
进一步发展国内兔肉市场大有可为
本报讯 记者陈健报道: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兔的饲养为主,并辅以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兔产品加工、贮藏等的养兔业正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一项颇有前景的“希望产业”。现在,我国兔的饲养量已逾亿只,兔肉、兔皮、兔毛等商品每年创汇逾亿美元,成为国际市场兔产品贸易的主要供应国。
养兔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兔肉、兔皮和兔毛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各地发展兔业的积极性很高,发展面广,发展速度也较快。除了传统的华东地区以外,华北、东北、中南和西南也发展迅速,以前很少养兔的西北地区也出现了发展的势头。各地陆续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和专业化市场。但目前生产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起伏波动较大;皮肉兔发展不足;不少环节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还跟不上需要。
为了使养兔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必须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建立和完善与分散的家庭饲养相适应的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服务体系;减少生产与加工之间的中间成本,使农民得到较多的实惠;建立和开发稳定的、能不断发展的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使农户有持久的生产积极性,以提高生产效益。
开发兔产品的国内市场对我国农村兔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尤其是兔肉消费的开发意义更大。据测定,兔肉的单位蛋白质含量高于猪、牛、羊肉,而脂肪含量则低于猪、牛、羊肉。但在我国,兔肉的国内消费几乎等于零。国内市场的空白是造成生产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现在我国兔肉生产能力已低于加工贮藏能力。若使兔肉的加工、贮藏、销售和烹调等适应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和习惯,肉兔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