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协力同心育人才——广东体坛巡礼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5
第4版()
专栏:体育

协力同心育人才
——广东体坛巡礼之三
《南方日报》记者 王政富 本报记者 黄振中
肇庆市只有十八万人口,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却培养出不少体育人才,仅去年全国首届青运会,就有二十四人进入决赛,五人夺得金牌,还打破两项全国少年纪录。
肇庆市抓学校体育有一套办法。他们认为:中小学体育光靠学校管,力量单薄,靠体委去抓也有困难,只有两家携起手来,互相配合,才能搞好。
首先,体育部门打开体育场馆的大门,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并提供体育器材。如果孩子们要比赛,教练员还热情给他们当裁判。学生们说:“体委的叔叔阿姨为我们想得真周到。”有一段时间,有的公司曾想出高价租用体育场馆搞展销,被市体委回绝了。体委的同志们认为,体育场馆是供青少年训练用的,绝不能因小利而忘掉体育部门的责任。相反,对学生们训练需要的器材,他们舍得花钱。去年,仅花在球类器材上的经费就达数千元。体育场馆的开放吸引了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
场馆的开放,只能说是开展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序幕,而培养体育后备力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肇庆市有位副市长在教育和体育两个部门之间铺路搭桥,召集他们共商培养体育人才的计划,安排训练和竞赛活动。他们根据全市十二所中学和二十四所小学距离体育场馆的远近来安排项目,靠近田径场的组建田径队,靠近水面的安排游泳,靠近球场的组织球队。
培养体育人才的共同目标,密切了体委和学校的关系。体委在教师节向体育老师赠送纪念品,到国庆节又把他们请来召开座谈会,并在业务上不断进行指导,有机会还送他们到体育院系进修。体委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不定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讲习班,由体委派教练讲解田径理论、训练手段和选材方法等,使教师回校后能更好地工作,开展田径运动。教育部门也重视对体育人才的培养,他们每年举行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各个项目的比赛,以及班级赛、年级赛、选拔赛和测验赛等。
肇庆的一所中学试办了田径提高班,由体委的五名教练和学校四名老师共同负责训练,文化课全部由学校包,两家把经费用在一起,器材使在一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仅运动成绩好,文化学习成绩也很突出。校长说,田径班的学生德、智、体都是呱呱叫的,去年毕业的十八名学生参加高考,十六人被大专院校录取,学校、体委和家长三满意。学校办田径班也提高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前他们搞训练只注重技术动作,忽视身体素质,学生运动成绩提高不快。现在,他们通过学习,改变了过去的训练方法,训练效果好多了,使中小学体育运动出现新的势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