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不仅仅是乔迁之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5
第5版()
专栏:

不仅仅是乔迁之喜
今年初春,记者在铁道部兰州机车工厂采访,巧逢一些职工庆贺乔迁之喜。说起分房事,他们更是喜上眉梢。
1985年10月,机车厂原党委书记因工作调动把家搬走了,留下一套四十平方米的住房。
这套住房分给谁?全厂五千多双眼睛都盯上了。一百多名要结婚的大男大女虽不敢奢望住进去,但他们希望“住房困难户”搬进去,倒出一间给自己当“洞房”;还有近三百个住房困难户渴望自己能交上“好运”;更多的人却是想通过这套住房的分配,看看刚组建不久的工厂新领导班子的作风究竟如何。
僧多粥少。房管科长心潮翻腾:
厂长兼党委书记薛振藩住在漏雨的四楼,又有老人,很不方便。这套住房是三楼,是不是让他往下挪挪?
副长厂朱臣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间半房里,孩子也大了,是否让他搬进去?
副厂长严福保才住一间房,家里来个谈话的,捉襟见肘,妻子孩子陪着不睡觉。这套房子给他?
总工程师家才住二十多平方米,还有党委副书记……哎呀,还有那么多要房子的职工。房管科长觉得他面前的难题象陈景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
再说四年前,机车厂曾闹过一场“分房风波”。当时,个别领导为自己挑房子、批条子,房管科留房子,少数党员带头抢房子。一百九十套新房分不下去,被抢占六十八套。三天之内工厂象闹了场“地震”。这个教训是沉痛的。
“分给谁,分给住房最困难的职工。”工厂领导不约而同地说。房管科长心亮了,腰也直了,将这套住房分给了七口之家的老工人范振坤。
范振坤喜,喜他有了宽敞的住房;全厂职工喜,喜他们的领导有先人后己的风格。
但也有少数人喜中带忧:是否因为一套房子不好分,让出去做个姿态?且看年底。
1985年底,机车厂一百四十四套住房竣工了。
薛振藩说:“我的房子漏雨,修修还是好房子。现在‘房子、票子、孩子’已被人们看作一个单位党风情况的晴雨表,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群众认识我们,信任我们。”
朱臣说:“为民谋利,艰苦奋斗,这是党的传统,我们丢不得。”
严福保说:“前任班子交给我们一个‘六好企业’,我们肩上的担子重得很。让套住房又何妨,党风端正事业长。”……
结果,九位厂级领导谁也没有向房管科要房子。一百四十四套新房按照厂职工代表大会的意愿分给了职工。厂纪委副书记原准备接待一些对分房有意见的职工,至今却没有一个上门的。
老工人范振坤对记者说:“我把一肚子要说的话都说给你听:党风好转大有希望!”
新华社记者 曹永安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