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苏联兴起经济体制改革之风 戈尔巴乔夫说改革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6
第7版()
专栏:

苏联兴起经济体制改革之风
戈尔巴乔夫说改革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据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王崇杰)在苏联的大地上,正在兴起经济体制改革之风。这种变化,在国际上引起人们的注意。
苏联决定根本改革过去的经济体制,绝不是偶然的。大量的事实表明,这种基本上是在三十年代粗放经营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已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近十五年来,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都未能完成,工农业生产效益很差,科技进步迟缓,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下降到战后的最低点以及重大比例失调等等,都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病密切相关。改革是苏联客观现实提出的强烈要求。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作政治报告时指出,多年来,“惰性、管理方式和方法僵化、工作劲头降低、官僚主义滋长——这一切都给事业造成不少损失。社会生活中开始出现萧条现象”;必须“最大限度地吸取过去的教训”。他去年6月在全苏科技进步会议上谈到必须改造整个经济机制时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已绕了多年圈子,反复衡量怎么办更好,但实际前进很少。看来是由于害怕采取坚决措施而犯错误,有时是明显的保守主义在作怪。”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二十七大上作经济报告时说:“应当坦率地讲,直到不久以前,人们对于需要改革管理体制的迫切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估计不足的。……思想僵化必然导致行动停滞。”他指出,“七十年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在八十年代初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有所加剧”;“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造”。
今天苏联党政领导下决心进行改革,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决定。从1982年苏联前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当政以来,关于改革经济体制就一直是广为谈论的问题。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就表示,“必须坚定不移地完善经济机制和整个管理体制”。
不久前苏共二十七大正式决定,必须坚决地实行改革。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比以往更加明确地指出:“经济管理需要不断完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前的形势是,不能局限于局部的改进,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在这次大会通过的决议、党纲新修订本以及今后五年和到本世纪末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等文件中,都贯穿了改革经济体制的方针。
人们注意到,近年来苏联在组织上撤换了大批干部,其中包括那些“不想改变工作方式”、“阻挠解决新任务”和“指望一切都回到老路上”的干部。据统计,近一年来苏联州委书记以上的干部约有一百五十人被撤换;二十七大选出的苏共中央委员会中,中央委员有44%是新人,候补中央委员中新人占59%,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成员也有了明显变化。
总的来看,苏联为全面改革经济机制而采取的基本方针是:提高中央领导在实现经济战略基本目标、确定发展速度和比例方面的作用,放弃对下级经济部门业务活动的干预;坚决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使其转向完全的经济核算、自负盈亏和自筹资金,劳动集体的收入水平直接取决于其工作效率;国民经济各级都改用经济领导方法,改革物资供应、价格和信贷体系等;使管理具有现代化的组织结构,根据生产集中化、专业化与协作的趋势,建立各种经济综合体和联合公司;使部门管理与地区管理合理地结合起来;实行管理民主化。
戈尔巴乔夫在二十七大上提出,“要抛弃老一套的思维和实践模式”,“应当以新的眼光来看待某些理论观点和概念”。他批评了一些人在对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所有制、商品货币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提高其商品生产者的作用等问题上“所抱的成见”和错误看法。他强调,要对这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推进改革。
目前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改革的试验正在迅速展开,一些新办法在积极推广。
在工业部门,从1984年开始进行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提高其责任感的试验,现在已推广到占整个工业产值一半的企业,从明年起将在所有的工业企业运用这些原则。今年在整个邮电部门、日常生活服务行业及少数运输企业也展开类似的试验,并计划明年开始在所有这些部门都按新方法工作。在建筑部门今年也将开始对“计划工作的新方法和经济机制的一些因素”进行试验,还在探索如何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在农业方面,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统一的农工综合体管理机构,将“大大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性”。在农村正在积极推广生产队、生产组和家庭承包制,“根据合同把生产资料,包括土地,提供给他们”。
在谈到这场改革的前景时,戈尔巴乔夫说:“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我国有着巨大而复杂的经济,在这种条件下要进行经济机制的改组需要时间和坚定的努力。可能会有困难。我们也不能保证没有失误。但是,现在的主要问题毕竟是,朝着已选择的方向目标明确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