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正确认识改革中的利弊得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28
第5版()
专栏:

正确认识改革中的利弊得失
金汶
改革的展开,必然激起人们思想上的波澜,议论改革,尤其议论改革的利弊得失,全在情理之中。通过议论,进而达到正确、一致的认识,正是推动改革所必需。这里的关键在于,应该善于辩证、全面地思考,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
要有一个“共生观” 绝大多数人都深切认识到,中国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然而,对于某些同志来说,改革的愿望越强烈,对改革的希望越高,就越容易把改革理想化。而且,往往是按照各人不同的要求、欲望,给以不同色调的理想化。似乎搞改革,一切都应该是顺当的、纯真的、美妙的。也有一些人,习惯于陈规陋习,对新事物则苛求太甚。天真烂漫的想法和求全责备的态度,共同之处就是思想方法上的绝对化。对于改革,只能有正确之举,不容半点失误,只可有“利”,不可有“弊”;否则,种种怨言就油然而生。
其实,一切绝对化的想法,都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改革只要不是在想象中进行,而是在现实社会中展开,人们就终究会发现:改革之路不可能径情直遂;改革之举得失并存、利弊共生。这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
改革本身就是兴利除弊。这里说的利弊共生,并不是说改革本身存在什么弊病,而是说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改革是非常艰巨复杂的事业,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各级领导者,由于其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总要受到历史和现实种种因素的制约,他们面对改革中纷纭复杂,千变万化的客观情况,在决策上出现某些失误是难免的。即使决策正确,如果具体的改革措施一时不配套、不完善,或者在贯彻执行中缺乏经验,或者由于受到旧的习惯势力的阻挠,贯彻不得力,打一点“败仗”,也实难避免。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一切改革决策,都属于风险决策。而风险决策,就包含着失误的可能性。从迅速振兴我国经济和人们的愿望来说,总希望改革搞得快一点。但是,改革的进程在可能范围内快一些,就意味着一定时间内变革的跨度和强度大一些,改革决策的风险就大一些,一般来说,或大或小的失误的可能性也就多一些。而近几年,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某些方面,如价格改革方面,可以说迈出了勇敢的、重要的步伐,但并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应该说这是我们的改革成功的表现。
要有一个“主导观” 承认改革中成败并存、利弊共生,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问题的主导方面,究竟是成功大于失误、“利”大于“弊”,还是相反。把握了这一方面,才能对改革的性质、前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于当前的一些改革措施,首先要看到它们的“利”大于“弊”。既然“利”占据主导地位,那就证明改革的决策、措施是对头的,就要坚持下去,不可动摇。其次,要看到改革中新出现的某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完全可以逐渐减少和克服的。其三,还得区分“真弊”与“假弊”。变革时期,人们观念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变化。人们对于改革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如果用陈旧的观念、老的框框去看待,就可能把自己所不熟悉、所不习惯而本来却是正确的东西,都看成是“弊病”,从而模糊事物的性质,导致错误的判断。其四,对于改革中的失误,我们要区别是全局性的,还是局部性的;要看失误发生以后,是否及时发现、承认和果断地纠正;能不能从已有的失误中认真地总结教训。如果发生的失误是局部性的,能够很快发现、纠正,并能从中引出教益,就可以把失误的损失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很短的时间和较轻的程度内,把付出的代价变成认识上的财富,从而降低今后失误的概率(可能性)。
要有一个“总体观” 人们看待改革的利弊得失,往往联系本身、本单位的受益情况,这是很自然的。虽然这属于算小账,看小局,也不能简单地否定。但是,算小账,看小局,也要有个“总体观”,不能只看一时一事。
同时要看到,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们物质利益和经济政治权力的调整。随着工资、就业、物价、税收、财政等方面的改革,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逐步趋于合理化,总会有一部分人收入水平提高得快一些,一部分人收入水平提高得慢一些,甚至极少数人实际工资水平略有下降。这在改革初期一段时间内,是难以避免的。至于新老干部交替、政企职责分开、政府系统和企业内部权力下放、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在这些权力的调整中,不同的机构、部门、个人的“得”与“失”也是不平衡的。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单纯以本单位或个人的得失来论改革的得失成败,也是不对的。在这里,更需要树立“总体观”,算大账,看大局。
算大账、看大局,从空间上说,就是要看到在改革的条件下,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情况、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情况,要看工农业产品和劳务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各阶层人民的收入总水平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对于权力的调整,也应该这样看。权力是属于人民的。它在人民中间交接,在各部门之间、在上下级之间重新调整,只要这些权力被运用得更有效率,更能推动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就是正确的、合理的。从时间上算大账,就是要看到改革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又往往分为若干阶段。无论在全过程或各个阶段中,都难免有得有失。如果以一时的“失”换取长远的“得”,以现在较小的“失”换取今后较大的“得”,就是合理的、成功的。
要有一个“发展观” 我们说,改革中利弊得失共生,不可避免,绝不意味着对“弊”和“失”可以漠然视之。相反,即使这些失误、弊病相对于改革的成功是次要的,我们也要认真对待,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然而,我们又必须明确,解决这些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改革;也只有在继续发展和完善改革中,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决不能倒退,走回头路。发展、前进是人类历史的基本趋势。一切社会问题,都不是在社会停滞和社会倒退中,而是在社会发展和前进中获得根本解决的。人类历史当然会有暂时的停滞和倒退,而停滞、倒退只能使原有的社会问题积累、恶化。在改革中,如果遇到一点新的矛盾、问题,碰到一点失误、困难、挫折,就止步不前,或走回头路,其结果只能使一切又回归到原有的旧体制中去。回避了一些新的矛盾、问题,换得的则是原来旧体制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弊端。想少付出点代价,却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这恰恰是最大的失误。
纵观中国的改革史,改革之举,开头难,坚持到底更难。然而,如今时代已经变了,绝大多数人是拥护改革的,这个基本事实,是我们改革成功的力量源泉。今天,随着改革的展开,虽然出现了利弊得失相互交错的复杂情景,但是,一切拥护、坚持、热心改革的人们,只要保持清醒、科学的认识,就会进一步增强把历史推向前进的坚定信念。中国不改革,没有出路;改革如不坚持到底,同样没有出路。因此,我们在认识上要有“发展观”,在实践中一定要有愚公移山、锲而不舍的劲头。
(摘自《解放军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